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74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中(1/3)

作者:貓疲字數:7872更新時間:2019-09-14 02:09:43

    已經變成一個大工地的江寧城下,預期規劃足足有二十多裏周長的新城圍,已經被插上了許多密密麻麻的木杆,而又用繩線連接起來而形成一道道筆直的界限。

    在這些界限當中,隻見大片灰褐色的深層泥土,隨著挖掘地基的人群和裝載往來車馬,而被翻出暴露在空氣中;進而顯露出下麵條條塊塊的舊日基址來。

    而在通往規劃城區內的各條大河巷、水道當中,也是被逐段逐片的圍攏和截斷開來,由邊上木質的龍骨車和絞盤輪吊,將河道中挖掘出來的淤泥土石,給輸送到岸邊去。

    然後再將預置好得裝滿卵石的柳條筐子和木箱籠,沉置到加寬挖深的河道兩邊深層硬土裏去,作為壘砌新堤岸的基座所在。

    因為江南地方普遍缺乏合用的大塊石材采集來源,從為數不多的幾處丘陵山地中開采再裝運過來的成本,更是顯得勞民傷財。

    所以就輪到這種在嶺外珠江流域的水利工程當中,曾經大放異彩而建功無數,方便就地取材的預製件派上用場時候了。

    而在距離江寧老城稍遠一些的幕府山和紫金山下,則是冒起了一道道的顯眼煙柱。那就是一座座磚窯的所在,對於燒磚製取建材,太平軍也早已經是經驗豐富了。

    因此,燒磚的泥土是就近取來的細篩黃粘土,混合以煤矸粉末,然後用江西袁州萍鄉縣(露煤礦)水運過來的石炭,進行晝夜不停的燒製。

    畢竟土窯建好後世可以重複利用的,泥土也是就近取之不絕的。唯一比較大頭花費的就是燃料和人工而已;

    因此生產數量一大,每塊磚的成本就一下子分攤下去變得十分的低廉和微薄了;此外預期用來壘砌城牆的粘合劑,則是傳統意義上的三合土。

    嶺外雖然早已經有相當規模的原始礦渣水泥產量,但是正所謂是好鋼用在刀刃上的道理,各種關鍵項目上的用途都尚且不及,就更不可能拿來修道城牆了。

    不過,傳統意義上的三合土也足夠用了;主要成分是石灰、黏土和細砂所組成,然後在一些多雨或是潮濕的地方,還會加入米漿、稻殼、石膏膩子,比如永定土樓。

    反正這個時代大多數城池的城牆,也就是三合土夯實而成的;隻是根據地域和環境上的需要而在具體配料上有所差別而已。

    隻要在用料足夠用心不含糊,一些古代沿襲到近代的城牆和建築,甚至能夠挨得住飛機大炮的轟擊而幸存下來。

    而江南的丘陵地帶是遍地的石灰岩和紅粘土、黃壤土,而沙子就更簡單了,在河道清淤的時候就可以隨便挖取。重點同樣是過篩和調製的人工花費。

    因此同樣立方的三合土成本,甚至隻是燒磚的幾分、十幾分之一。但是對於太平大都督府而言,更關鍵的是這些大型工程,所聚附和征募過來的大量人手。

    雖然江東一片百廢待興而處處需要投入人力物力,但是擠出一些資源來新建一座城池,對於如今太平軍治下四道十路的體量,還是綽綽有餘的。

    更何況,盡管後世曆史教科書上,對於這些與民生沒有直接關係的古代大型工程奇觀性質的建設項目,一直持有某種勞民傷財式的批判和貶義的態度。

    但是隻有真正身處其中之後,才會體會到某種之下而上的傳統慣性和然的呼聲;因為,這是一種古典社會中的必然趨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