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142章 三朝勳業遍旂常(1/3)

作者:貓疲字數:8064更新時間:2021-02-02 16:30:47

    四塞稱府,三河建洛都。飛雲靄層闕,白日麗南隅。

    獨下仙人鳳,群驚禦史烏。何辭一萬裏,邊徼捍匈奴。

    《城》

    李嶠〔唐代〕

    ——我是分割線——

    從長安出發,穿過京畿道所屬的新豐、渭南縣,就抵達了華州(今陝西鄭縣)的下邽縣境內。而在這一路上自春秋戰國、秦漢以降的名勝古跡,幾乎是數不勝數;為此周淮安還專程在路過驪山的時候,專門爬到秦始皇陵的封土堆上去憑高吊祭了一番。

    同時這一帶也是八百裏秦川腹裏的精華所在,因此自古以來就河渠遍布、平川沃野連綿,因此經過太平軍入主以來一年多的不斷移民填戶、休養生息和營建修繕,那些荒敗和廢棄的村邑都相繼恢複了人煙嫋嫋,因此,哪怕在肅殺冬日裏也能遠遠看到,開始在野外活動和勞作的零散人群。

    隻是當周淮安的隊伍抵達州城華陰之後,卻是再沒有繼續東進潼關,而是在檢閱和召見了當地軍民代表之後,就轉道北上渡過了洛水進入朝邑縣境內,然後從朝邑境內的蒲津關/蒲津橋,度過了已經開始解凍開河的黃河古道,就此抵達了河中府所在的蒲州(今山西永濟附近)地界。

    在當地周淮安會見了從河中、河東趕過來匯報工作的,各州主簿、別駕、司馬和長史,以及隸屬於河東善後處置大使的各軍管區守備、戍防軍將;然後又繼續東行之中條山北麓的解縣(今山西運城附近)境內,親眼巡視和查看了當地接管的諸多鹽池生產,及其正在籌建中的化工廠。

    然後,才重新沿著中條山南下渡過孟津口,進入到黃河南岸作為華州和虢州分野的潼關道內;在這裏,周淮安也如願以償的就地“做”了一首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並就此提前留下來那句流傳千古的名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勒碑為記。

    順便還拐到禁坑所在的別道上去看看了,同樣留下一塊紀念義軍西進、推翻舊朝的石碑。然後一路沿著被曆代黃河所不斷下切,而地形不斷被改變的函穀道,穿過河東道所屬虢州(今河南靈寶市)境內的閿鄉、弘農縣,就抵達河南都畿道所屬的陝州(今三門峽市)境內了。

    然後,沿著陝州位於黃河岸邊的桃林、陝縣、硤石各縣一路東行,就到了熊耳山腳下位於穀水之濱的澠池縣,也是曆史上被稱為河洛盆地八門鎖鑰之一——雙橋關的所在地;而在這裏,也意味著正是進入了河南都畿道的腹心地帶——河南府地界所在了。

    而相比之前平川沃野、大河縱橫的關內道、山勢嶙峋、四壁狹夾的河東道,這裏的沿途風光又呈現出了迥然相異的另一麵。滿眼望去都是綿連的丘陵和河澤,以及相連不斷的河穀和平原。雖然,在官道兩邊的村邑、市鎮當中同樣是人煙不絕,但是戰火和災荒所留下的瘡痍和傷痕,卻是比其他地方更加明顯的多。

    而在周淮安所途經和停歇的缺門、新安、橫水等若幹城邑當中,士民百姓的精氣神也明顯比在關內道的見聞要差了不止一籌;似乎因為在去年早了蝗災和兵火的緣故,夾道迎接的人群中也不乏麵黃肌瘦和衣衫褸爛的存在,且精神狀態也是以疲憊、倦怠乃至麻木不仁居多;

    這種沿途民間低迷和消沉的狀態,一直持續到了快要抵達洛都的非山腳下,才慢慢的開始有所改觀。這卻是因為隨著靠近洛陽城,而在當地開始出現越來越多、越來越密集,由太平軍徠民屯墾和移民填戶而成的營田所和屯莊、編管地;

    這些地方的居民幾乎是不分男女老幼,自發聚集起來而牽牛擔酒的守候在各處路口,隻求周淮安能夠露個麵對著他們上幾句勉勵的話語,就格外的心滿意足了。因此,在即將抵達洛陽的最後這段短短二三十裏路程,居然是在一路勸慰下走走停停的用了兩時間才走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