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150章 慶曆承平已廟堂(續)(1/3)

作者:貓疲字數:6504更新時間:2021-02-12 16:36:58

    隨著作為遼東重鎮和樞紐的安市城陷沒,敢於負隅頑抗或又是心存僥幸的硬骨頭都被殺戮一空,或是俘虜押解往外海之後;剩下來自然就隻有首鼠兩端的牆頭草,或又是隨波逐流的軟骨頭了。

    因此,在特別編成的遼東派遣軍占據安市城的第三天,就已然有周邊鄉鎮、邑落的頭人和宗長,紛紛牽牛挽馬帶著土產禮物前來問候和覲見;同時也是變相探詢一二,可是大唐的統治在時隔多年之後,又要重新回到這片土地上來了。

    甚至還有來自遠地的小酋長和頭人頗為露骨的表示,願意出人出力和貢獻牲口,為許久不見來自中土的王師引路前驅或是充為勞役;就好像是派遣軍打下來了這座依山而立的雄險之要後,也讓周邊的土族勢力都變成了某種意義上的良民和順臣了。

    當然了,這也並不是偶然和怎麽意外的事情。

    在遼水以東的分支流域,渤海國的南海府和鴨淥府西南,與新羅國隔著浿水(大同江)的西北向,一直延伸到遼水出海口的衝積平原、沙洲和蘆葦鹽沼上,形成了一個不規整行裝的三不管地帶,就是如今各族混雜無主的遼東之地所在了。

    這些本地出身的土族種類繁多,其中以又以靺鞨、高句麗遺族居多。這些靺鞨受到渤海的主體統治民族栗末靺鞨的壓迫,而逃亡而來的黑水靺鞨;而這些高句麗遺民,則是當年高句麗滅亡之後,不願意受新羅統治的遺種。

    自從高宗總章元年滅亡高句麗之後,大唐就將高句麗王族、貴姓和世族在內十數萬內遷於江淮之地,另一方麵在高句麗設置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個縣,設置安東都護府,統治高句麗各地。

    選拔酋帥有功的人為都督、刺史、縣令,與唐人官員一起管理當地。任命屢次平定高句麗遺民叛亂的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為檢校安東都護,領兵二萬人以鎮撫之,自此為大唐六大都護府之一的安東都護府的發端。

    因此,真正的高句麗正統淵源,其實就是在淮南道到江東沿海一帶,基本被徹底同化成了唐人。而其中混得最好的例子,就是奴婢之身隨軍出道,最後卻做到了安西節度使,而在西域打出一片威名赫赫的一代名將高仙芝。

    至於在原本高句麗故地所能夠剩下來的這些,反而都是諸如靺鞨之類下層的附族頭人、部民和奴婢之屬。其中作為高句麗附庸的栗末靺鞨,就此崛起之後在高句麗故地北部,以龍泉府(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境內)為中心建立了渤海國。

    而位於南部朝鮮半島上的部分遺民,則是被拱卒式的乘機向北蠶食的新羅所兼並,而成為九幢十停王軍中的高句麗部;但是還是有部分不齒為昔日高句麗手下敗將的新羅統治,就紛紛流亡和聚集到了尚屬唐地的遼東境內,以羈縻屬身份安居下來。

    因此,自從安東都護府解體之後。這些以城池、山城、邑落為單位各據一方,而形同一盤散沙的土族部民,根本無法抵抗來自周邊勢力的威脅和壓迫。因此,他們在時斷時續的對新羅、渤海稱臣納貢,也對遼河以西營州、平州境內的盧龍軍表示恭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