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十九章 神墓(6)(2/3)

作者:趙青杉字數:6240更新時間:2019-01-27 06:06:27

    “當時我就覺得很奇怪,既然秦始皇想修一座青銅享殿完全不需要把他隱藏在木結構之下,後麵我查了一些史料,發現了一些更有趣的事情,整座陵墓的上半部分夯土是用篩過了無數遍的馬蘭黃土所製成,不僅選用的是地質學上最細膩的一種土,還要炒熟了才能用,在打夯時的要求則是刀插不入,負責修建陵墓的李斯:‘鑿之不入,燒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無狀’,考古學家們認為這就是為整個陵墓修建了一層厚厚的殼,其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水......但如果秦始皇陵墓是個巨大的發電站的話,那麽這麽厚的一層夯土外殼就是絕緣外殼,它不僅保證了不會漏水進來,還保證了不會漏電出去。”

    “上麵的兩條都還在合情合理的範圍之內,但接下來的發現讓我越來越篤定秦始皇陵墓就是一座巨大的發電站,從享堂延伸向陵墓內部的四條電梯井,不僅全部使用的導電性良好的青銅來鑲邊做架,還特意使用了秦朝建築很少使用的花崗岩,花崗岩是一種很特殊的岩石,它具備導體,具有輕微的放射性,能夠保證電離氣進入豎井,可以秦始皇陵墓的導電和絕緣屬性是完美的工程學典範,當然,最關鍵的是這樣的結構卻缺少發電的能源和存儲能源的裝置.....這就是秦始皇陵墓為什麽要挖到‘穿三泉’這麽深的原因,也是為什麽明知道驪山地下水豐富,建造陵墓的難度高,還要選擇這裏的原因.....”

    成默到這裏白秀秀要還是聯想不到一些細節的話,也愧為選者了,想到即將灌滿整個陵墓內層的氣態汞,白秀秀覺得自己已經被成默服的接受了這個不可能的事實,她歎息了一聲道:“所以整個地宮完全使用青銅和花崗岩建造,還在裏麵灌注了大量的水銀,就是為了做成一個水銀電容?但關鍵問題是電又從哪裏來?”

    “如何發電這才是最令人驚歎的地方,據楊教授分析,陵墓底層采取的是下錮三泉的鑄造手法,這相當於地下陵墓的外殼中摻雜了無數的銅,實際上這就相當於用一個金屬盒子把他的墳墓包上.....銅是導電性最佳的金屬之一,和地下水摩擦,就能利用固液界麵的摩擦起電現象產生電,一般我們認為摩擦起電現象隻有在相對幹燥的條件下才能發生,但現在的研究證明,水麵與特定材料之間也會發生摩擦,並且促使材料表麵帶有電荷,隻要將鍍有金屬電極的絕緣體作為接觸麵,與上下浮動的水麵之間不斷發生接觸和分離,就能夠輸出電流,這種發電方式有點類似滴水起電機(注解1),但比滴水起電機更為的先進,當然這些還隻是物理電....”

    “在陵墓底部以地宮為中心形成的電磁場以聚合的形式傳遞至陵墓的最上部,到達青銅享堂,就形成了一個導電路徑用來將陰離子傳遞至電離層,這樣便產生了電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