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931 反骨仔 上(1/2)

作者:镔鐵字數:5676更新時間:2019-10-11 10:23:30

    “康氏建設”成立於香港七十年代初,也正是香港地產業重新騰飛的時代。

    如果說五十年代,香港大亨霍鷹東,李家城等人開創了香港地產業的新時代,推出“分層出售”“分期付款”,以及“賣樓花”和“公攤麵積”這樣的銷售模式,使得香港房地產和建築業空前繁榮的話。

    那麽到了六十年代,因為港英政府大舉幹預房地產業,進行“十年建屋計劃”,使得地產業和建築業產生巨大泡沫,也因此進入了崩潰邊緣。

    可也就是在這一時期,香港因為接收了數十萬越南難民,房屋需求量大幅度上升,使得原本快要飽和的地產業再次蓬來。

    與此同時,退隱香港的康氏家族,在掌舵人康祖堯的帶領下,排除眾議,成立了康氏集團的龍頭企業“康氏建設公司”。

    可以說,康氏建設是在一個好的時期,趕上了香港地產第二次鵬飛,因此康氏建設順勢而上,成了香港潛在的十大建設公司之一。

    不過因為康氏家族以前的“劣跡”,以及“漢奸”之名,康氏建設往往用控股的方式來控製其它香港有實力的建築公司,以便於投標,以及跟進政府城市建設等項目。

    也正因為如此,康氏建設實際上是個控股公司,旗下足足有八家實力雄厚的建築公司。

    宋誌超之所以要吞下康氏建設,看重的就是這一點!

    要知道,作為過來人宋誌超清楚地知道,香港地產業未來還足足有二十年的黃金期,像李家城,李照基那樣的牛人,幾乎都是靠著地產起家的。

    因此可以說,香港十大富豪,有八成都是靠著地產業撐起來,宋誌超雖然對此嗤之以鼻,卻也不得不承認做地產,很搵錢!

    可是如今宋誌超雖然財力雄厚,卻很難在地產方麵插上一腳,原因很簡單,第一,想要做地產,必須要有地皮;第二,想要做地產,必須要有建築公司。

    地皮方麵好搞掂,隻要有錢,就可以參與政府地皮競拍投標,亦或者是民間土地買如這一次,宋誌超就提前收購了赤柱監獄200萬平方英尺的土地,總花費超過十五億。

    可是在建築公司方麵就難辦了。

    為什麽這樣說?

    因為港英政府對建築公司管控十分嚴格。

    話說,在香港地產剛剛起步的時候,政府對於建築公司還不怎麽在意,認為隻要能夠承建房屋大樓,擁有建築資格證明就ok。

    因此,當時很多沒讀過幾年書的很多江湖大佬,都看到了建築行業的暴利,直接安排一些沒有施工資格的建築團隊,聘請一些沒有做過工程的大老粗,通過搶奪等暴力手段,承包各種大樓建設,從中抽人頭,使勁兒搵錢。

    可想而知,那時候香港的建築行業有多混亂,大樓建設質量有多爛。很多時候,居住的人甚至可以用手就把住的牆壁摳個洞那些磚塊的質量,比豆腐還渣。就這樣,到了1972年,香港發生了有史以來最大的618  雨災,期間發生因持續暴雨,降雨量達  6523毫米,導致山泥傾瀉的嚴重災難事故。

    當日,先後發生在九龍觀塘翠屏道山泥傾瀉,覆蓋了山下的整個雞寮臨屋區,及港島半山區旭龢道,樓高  12  層的旭龢大廈倒塌慘劇,是次雨災共釀成150死93傷,成為香港有史以來最多人死亡的水災、山洪暴發及山泥傾瀉意外。

    也正是這次災難,敲響了警鍾。

    使得香港民眾質疑香港所有建築行業的建築資格,以及港英政府對房屋質量的管控能力。

    自此,港英政府開始出手整治比較混亂的香港建築行業,一口氣出台了三十八個政策,一百四十二個規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