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497節(1/3)

作者:天空之承字數:7954更新時間:2020-10-21 12:02:02

    屋頂有著偌大標識的教堂也沒能幸免。然而這種轟炸並不能摧垮德意誌將士們的戰鬥決心,他們利用城內的彈坑和廢墟藏身,一旦敵人靠近便會群起而攻,如此膠著地打了幾個小時,蘇軍已然損失了相當數量的兵員,他們緩緩退出城區,調整氣息等待側翼部隊的到來。

    就在蘇軍中路部隊向米爾多夫城區發動攻勢之時,在米爾多夫以西,城區與左翼陣地之間的公路地帶,隸屬於德軍第1擲彈兵團的千餘名戰士潛伏在散兵坑或短塹壕中。這裏雖然免遭蘇軍炮火蹂躪,但這裏的夜間氣溫降到了零下好幾度,僅憑掩體上的偽裝網和隨身攜帶的薄毯難以有效禦寒,何況他們還得輪班值守,艱辛之處不言而喻。好在負責米爾多夫左翼陣地防守的第22燧發槍團出色地完成了牽製任務,攻破德軍左翼防線的蘇軍部隊並沒有連夜攻襲米爾多夫主陣地,直到天亮之後,熟悉的蘇軍坦克縱隊才沿著公路姍姍而來,隨行的蘇軍步兵看上去精神萎靡,完全不像是一支所向披靡的勝利之師。

    “各車注意,千萬沉住氣,等放近了再打……”

    通過美製的摩托羅拉步話機,作戰指令清楚地傳到每一雙警惕的耳朵裏。在一座座微微凸起的“山包”下麵,有雙人搭檔的反坦克小組,有三人組合的製導反坦克火箭戰鬥小隊,還有吉普車搭載火炮的四人車組——這便是二戰後期出鏡率頗高的M40式106毫米無後坐力炮。列裝美軍之後,它們主要配備給步兵營和裝甲步兵營,作為步兵伴隨火炮使用。這種火炮機動方便,戰場適應能力強,可配用M79、M92和M149E5三種炮架,既可固定於地麵使用,也可以安裝在M274輕型拖車、各型吉普車和M113裝甲人員輸送車上使用;配用彈種包括殺傷人員的榴彈和對付裝甲目標的破甲彈、碎甲彈,還可6門聯裝在M50式奧圖斯輕型履帶車上,構成火力強大的反坦克火力車。

    數以百計的德軍官兵靜靜隱蔽在妥善的偽裝網下,他們分布在道路兩側的田野之中,透過偽裝網上的觀察孔注視著前方。道路上,伴隨著持續不斷的轟鳴聲,數十輛T-34坦克和各種型號的戰鬥車輛宛若一條鋼鐵河流奔騰而至。

    “各戰鬥組聽清楚了……集中火力攻擊敵人首尾,開火要有間隔和秩序,不要一股腦把彈藥浪費在同一輛坦克上!”

    指揮官的細心叮囑使得緊張氣氛更濃了。耳邊,隆隆的履帶聲漸行漸近,待命而擊的德軍將士們並沒有急於攻擊,他們像是一隻隻隨時準備撲向獵物的獵豹,沉穩異常地等待著最佳時機!

    服役於德軍第1擲彈兵團的特奧.希爾戈洛伯剛滿19歲,是一名不折不扣的“30後”。他們這一代的德國青年生長於國家走出低穀欣欣向榮的時期,見證了重振軍備的號角和光榮出征的旗幟,鮮豔的軍容、飛揚的手絹以及勝利的喜悅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隨之而來的黑暗讓他們感到十足的迷惑和不甘。當國家崛起的機會又一次到來時,他們中的許多人毅然走上了前人走過的道路——盡管充滿艱險甚至死亡,他們義無反顧!

    經過了六個星期的嚴苛訓練,希爾戈洛伯成為了一名光榮的擲彈兵,他所在的步兵班沿用了國防軍時期的十人配置,但由於蘇軍的裝甲力量十分強大,如今這支德國陸軍麵臨著相當沉重的反坦克壓力,多數基層部隊都是圍繞反坦克戰術來編配武器的。普通步兵班配備輕機槍1挺,突擊步槍和衝鋒槍2-3支,非製導式火箭筒1-2具,各種反坦克手雷、炸藥和燃燒瓶若幹。第1擲彈兵團固然有著輝煌的曆史,但它的裝備情況並沒有獲得特殊照顧,像希爾戈洛伯這樣的新兵往往隻能配發一支老式的栓式步槍,給經驗更為豐富的老兵們打下手,等到老兵們受傷或陣亡了,便要勇敢地頂替上去擔起重任。為此,希爾戈洛伯在新兵訓練營學習了各種武器的使用技巧,這其中自然包括各種蘇製武器。在從蘇軍手中奪取米爾多夫的戰鬥中,第1擲彈兵團作為腓特烈步兵師的尖刀部隊衝在最前麵,希爾戈洛伯也獲得了一件稱手的戰利品——蘇製SKS半自動步槍(堪稱曆史上最成功的半自動步槍,發射7.62×39毫米中間威力子彈,在蘇維埃陣營受到廣泛裝備和仿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