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兩千九百二十一章三流(2/2)

作者:龍之宮字數:4742更新時間:2022-05-02 16:36:20

    而商鞅、始皇帝是二流人才,都開創了新的分配關係。

    火烈王這種連分配關係都搞不定,隻想著推倒重來、走老路的家夥就是三流。

    三流人才,誰都不服,都會認為我上我也行。二流人才,屬於毀譽參半,有人服氣,有人反對。一流人才,就算大家全反對,也無法跳出他們設定的文化圈子,可謂道法自然,潤物無聲,隻要生在分配關係中,就無法逃避他們的文化。

    火烈王顯然就是個三流人才,屬於那種誰看了,都覺得自己上比火烈王做的更好。

    而初代神通就是二流人才,他把人和神分開,未來注定毀譽參半。而一流人才,在這個禦術師的世界裏,應該是龍、土撥鼠、飛天神牛、還有魚,就算他們的數量減少了,但隻要禦術還存在,人類就永遠也無法脫離四者的存在。

    因為從它們身上傳承的禦術是人族不可或缺的力量,融入每個人的生活。

    按照這標準,火烈王發現自己果然是個是三流人才,他隻能按照原來的分配關係玩,無法開創屬於自己的分配關係,更加無法讓分配關係按照某一種契約順暢地運行下去。

    沉默,深深的沉默。火烈王隻覺得杜蘭對人才的要求太高了,連初代神通都隻能算二流,他都想不到誰是一流。

    三流是分配關係的應用者,二流是分配關係的開創者,一流是分配關係的包裝者。

    包裝者為什麽比開創者厲害?因為分配關係是會更迭的,但文化秉持著‘簡單,長久,正確’的三要素,稍加修飾,可以不斷地套用在不同的分配關係上。可以讓大家普遍接受,形成社會共識,就好像是分配關係的潤滑劑。

    如果沒有包裝者,分配關係持續不了幾年就會崩潰。分配關係肯定會製造出不公,那麽如何讓大家接受這個不公,就是包裝者的工作了。

    儒釋道,一神教,它們的工作其實都一樣,就是包裝分配關係,讓分配關係能夠長久地運轉下去,最後就形成了文化。

    當然這隻是從分配關係來判斷人才,還有從生產力的角度推選人才,生產力角度就簡單了,誰推動的生產力多,誰就是一流人才。

    火烈王顯然不符合生產力人才的判斷標準,隻能放在分配關係的人才裏比一比,那就是三流。

    杜蘭看著火烈王,心想他是要繼續做三流,還是想要更進一步做二流呢?一流的話不是想做就能做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一流通常代表著階級的貫穿。

    周公打穿了殷商壟斷的華夏階級,以周禮確定了新的秩序。孔子打穿了貴族的知識壟斷,開創了私塾模式。孟子打穿了貴族、國人之間的猜疑鏈,以義作為新的社會契約。董仲舒打穿了諸侯體係,使得皇帝和豪門直接結盟。朱熹打穿了豪門體係,讓豪門貴族融入了士人階級,形成了士大夫體係。後麵自然也有人打穿了士大夫的體係,開創了百姓的時代。

    一流人才的理念通過階級的貫穿得到了落實,融入進生活,就算大家對他們的人格有所懷疑,也無法剝離一流人才開創性的文化,通過接受這些文化,大家在分配關係中才能互相妥協,互相遷就,維持穩定。

    所以一流人才的誕生是需要土壤的,火烈王努努力成為二流還是可以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