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兩千九百二十七章接著忽悠(2/2)

作者:龍之宮字數:4770更新時間:2022-05-02 16:36:54

    神通獲得的信任也並非憑空出現,而是曆代神通以身作則才辦到的。

    可惜創造一套文化太過艱難,要得到大家認可,要讓大家都接受一種價值觀是很困難的。老話說得好,世界上最困難的事情之一是把別人的錢變成自己的,之二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的腦子。

    這個世界又沒有什麽洗腦裝置,沒有按一下就直接讓大家都相信同一個思想的好事。

    “天時地利人和,我認為現在就是新文化誕生的時刻了。”杜蘭認為現在就是新文化誕生的機會,神通如果能抓住機會,後麵能減少很多的麻煩。

    傑不是很懂,當然也不知道怎麽發明文化。說起來文化到底是個什麽定義?

    “讓大家能接受分配關係中存在的不公平,能夠讓分配關係裏的不同階層互相信任展開合作,能達成這個目標的儀式、文字、意識形態就是文化。”杜蘭表示文化是必須的。

    這還真是很難去實現,反正傑是搞不定。

    安也搞不定,雖然城市建設很順利,也有很多人願意過來定居,但整體而言,現在大家都是看在神通的麵子上。等到大家的實力上升,對神通除魅之後,神通的威懾力就會減小很多,到時候不聽話的人就會一個接著一個冒出來。

    同時城市發展之後,來城市發財的人也會越來越多,可不止是老實本分的打工仔,還有一些想著暴富的犯罪分子,這些存在都會讓普通人和禦術師加深矛盾。

    矛盾加深之後,普通人和禦術師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就會製造對立,就會有猜疑鏈。有心人還會推波助瀾,破壞和諧,最後就是戰爭和悲劇。

    “所以現在首先要讓大家先獲得一個新的身份,然後要對弱勢群體進行關愛。”

    “為什麽要關愛弱勢群體?”傑問道。

    “來了來了,這就是文化創造者必須回答的問題。”杜蘭非常高興傑提出了這個問題。反之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弱勢群體為什麽要相信強勢群體?

    這個問題,孔子都沒回答出來,還是孟子回答的,所以孔孟之道才被聯係在一起,因為孟子對孔子的仁進行了補充。

    為什麽要仁?為什麽要義?單從利益出發的話,確保自己的利益就可以了,何必關心弱勢群體?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如果單從利益出發隻要君君和父父就行了,臣和子完全可以被忽略。為什麽要仁,為什麽君要在意臣,父要關心子?

    孟子認為這是因為人有四端:惻隱之心,仁之端。羞惡之心,義之端。辭讓之心,禮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

    人一出生就有這四個開端,所以人性本善,大家都應該互相信任,仁義禮智也都是內心自發形成的,每個人都有。因為人性本善所以關愛弱勢群體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就好像看到牛被殺會傷心,看到孩子掉井裏會著急一樣,都是人的本能。隻是人長大了,被利益蒙蔽了雙眼,所以才會對關心弱者有疑問。

    後來凡是想幹大事的人都會標榜自己講義氣,主要的表現就是關心比自己弱的人。而弱者也要用自己的行動去守護強者的規則,形成互補。通過這種互動的行為建立信任關係,這就是義。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