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千一百零三章基礎(2/2)

作者:龍之宮字數:4826更新時間:2022-10-24 19:56:21

    所以島國人對八百萬鬼神非常畏懼,而西方人對大資本、大財團非常畏懼,根源就是對分封貴族的畏懼。

    “你的意思是我們造反,打破封建的出路是稱帝?”貝爾摩德表示杜蘭是不是想要做皇帝?

    如果真的按照封建、帝製這樣的曆史脈絡來發展,想要打破封建,不能依靠資產資本化,而是依靠帝製。

    “是的,皇帝其實就是封建製度發展的必然方向,隻是古羅馬的皇帝一直以來都沒辦法衝破第一公民的束縛,總是會演變成暴君。”古羅馬的皇帝總是代表公民和貴族結盟,無法把貴族、公民、自由民全部變成自己的臣民。

    這點,中原就做得很好,漢朝開始皇帝雖然和貴族結盟,但通過察舉製也是嚐試從民間選拔人才的,而且對公民和自由民是一視同仁,以孝治理天下。不管是貴族、公民、自由民,誰都有父母,誰都可以舉孝廉。當然操作的時候,自由民肯定吃虧,但整體而言孝是不分階級的。

    古羅馬隻有一神教,雖然在宗教內統一了貴族、公民、自由民,可問題是不信教的統一不了,總不能不信教就不是羅馬人了。宗教肯定是沒有孝道這麽普世價值。

    接下來中原的皇帝就一直在朝著融合的方向努力,當然皇帝在保自己和保國家之間,也總會先保自己,成為昏君。但每次改朝換代,甚至是外族入侵,隻要是皇帝登基,他們無不會繼續漢朝開始的一體化,也就是漢化。

    皇帝會選拔公民和自由民,壓製貴族。當然了這個公民可能是皇帝老婆的親戚,這個自由民可能是閹割後的太監,或者是通過科舉選拔出來的官員。皇帝的目標隻有一個那就是消滅地方上的所有的貴族和地主,把全國的土地都變成皇帝的直屬領地,他要直接管理所有土地。

    全天下都是皇帝自己家的,而管理國家的官員就是家奴,這點在清朝差不多就是做到了。但做到之後,皇帝和全天下就是直接對立了。

    如果有地主,那麽百姓害怕的永遠是地主,島國害怕八百萬鬼神,西方害怕大資本、大財團,因為地主和百姓有直接的利益衝突。

    等地主都被消滅了,所有土地都成皇帝的私產,那地主作惡就是皇帝作惡,就是皇帝和百姓有直接的衝突。所以對地主的恨意,直接轉移到皇帝身上,誰讓這天下都是皇帝的領土,他得負所有責任。

    總之皇帝就是以成為最大的地主為目標的存在,不斷地吞噬貴族和地主,不但是物理上的,也是文化上的。從承認皇帝的合法性,到皇帝一步步分化貴族,再一步步通過選拔人才進行洗牌,打亂貴族的控製,最終實現了對全國土地的吞並。

    而在西方,因為貴族掌握了資產資本化這個方法,迅速壯大了貴族的財富,反而打敗了皇帝。皇帝沒了,各地貴族肯定是繼續分封。國家也成為了貴族談判所需的必要之惡了,貴族恨不能不要國家,這樣他們就不用上稅了。可惜這不現實,貴族也知道國家是必要的,因為沒有國家,貴族和貴族之間沒地方交流了。

    可見,中原壓製商人是對皇帝有利的,皇帝很清楚資產資本化可以讓人富可敵國,皇帝可不喜歡這樣,所以重農抑商、閉關鎖國,其實都是壓製地方資本的崛起。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