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3章 同行是冤家(2/3)

作者:安化軍字數:8994更新時間:2019-01-27 18:41:13

    鄭循進京,金榜題名也就罷了。偏偏他自己爭氣,省試都沒過,早早落榜,吳克久哪裏咽得下這口氣。虎落平陽,不在這個時候欺負鄭家,還等到什麽時候去。

    杜中宵來這個世界幾個月,哪個父親是舉人,也還沒有完全理清此時的科舉製度到底是怎麽回事。州裏有數目固定的解額,縣裏有參加發解試的人數,到底怎麽分配,卻是一筆糊塗賬。數字既跟人口有關,也跟經濟有關,還跟教育水平有關,同時受以前出過多少進士影響,是大宋立國數十年積澱下來的。

    見杜中宵不話,吳克久道:“你家老鬼死活不知。聽在京師便就染病,掙紮著回鄉,現在多半是死在路上了。你這賊不去撿屍骨,倒有閑心在這裏管我的閑事!”

    曹居成搖頭晃腦地道:“杜舉人死是一定死了,隻是不知倒斃在哪裏,屍骨能不能撿回來亦未可知。這等窮人戶,也學著別人去應試考進士,盤纏尚需東拚西湊,落榜了哪裏還有臉麵回鄉?唉,中進士做官,窮人們想想就好了,怎麽好當真?這不,自己倒斃路旁不算,還讓家裏窮得吃糠咽菜。”

    杜中宵吃了一驚,這個曹居成怎麽知道自己家裏的境況?

    卻不知,曹居成來自科舉興盛的福建路,那裏讀書的人多,發解困難。曹居成便就想了個取巧的法子,跑到舅舅家裏來。

    自晚唐亂起,中原多遭兵火,人口稀少,許州這裏也是一樣。大宋立國六十餘年,雖然竭力發展中原一帶,許州也隻是稍微恢複一點元氣而已。人口少,經濟發展不起來,讀書的人就少。偏偏許州離著開封府不遠,發解名額較多,發解難度比福建路了許多。

    此時發解最容易的,莫過於開封府。那裏是首善之地,讀書人多,加之曆年落榜進士多有逗留京城不走的,每年一府之地便就有發解舉子數百人,數十倍於其他州軍。其次便就是西京洛陽,名額僅少於開封府。要發解最容易的,當數河北、河東、陝西沿邊三路靠近邊境的州軍。那裏人口稀少,幾乎年年都有等額起解的,即參加發解試的人數,還不滿朝廷給的定額,人人有份。

    不過開封府和沿邊州軍發解容易,朝廷查得也嚴,對於起解資格有限製。比如開封府便就規定,隻有在當地有產業,居住滿七年以上才可以在那裏參加發解試,不然隻能回到原籍。沿邊州軍也是如此,而且對戶籍查得更嚴,畢竟還有防奸細的意義在裏麵。

    用杜中宵前世的話,這些異地起解的,便就是高考移民。

    許州這些中原州軍,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查得就不那麽嚴了。便如許州,隻要在本州有田地產業,便就可以移籍,在這裏參加發解試。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