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4章 壓力(1/2)

作者:安化軍字數:7020更新時間:2019-03-26 22:44:04

    杜中宵站在大柳樹下麵,看著前麵陶十七帶了人向焦炭爐裏麵裝料。氣炎熱,做活的人都汗流浹背。身後樹上的蟬蟲叫個不停,絲毫不停歇。

    裝料完畢,陶十七指揮著兩個人推了一輛獨輪車,裝了一車焦炭,到了杜中宵麵前。

    把車放下,陶十七道:“官人,前一爐的焦炭已經涼了,您看一看效果如何?”

    杜中宵道:“你讓那邊裝爐的人歇一歇吧。旁邊的大桶裏的有綠豆湯,讓他們每人喝一碗,去去暑氣。這樣炎熱氣,在爐邊做事,最怕中暑。”

    陶十七應諾,口中道:“不防事,熱不了幾了。看看就到秋,現在早晚已經涼了。”

    去吩咐了工人歇息,陶十七重新回來,一起看新燒出來的焦炭。

    試了這麽多次,焦炭的質量已經能滿足冶鐵所需。結成大塊,堅硬如石,疏鬆多孔,比較輕,透著光澤。惟其堅硬,才能支撐住礦石。

    陶十七道:“官人,這炭已經算是不錯了。我們試過,不惟是遠勝木炭,煉出來的鐵,也比用煤煉出來的好許多。無甚渣滓,而且堅硬不發脆。”

    杜中宵道:“不隻是看煉出來的鐵如何,最重要的是看炒出來的鋼如何。隻有炒出好鋼,才能算是好炭。若隻是煉鐵,何必如此麻煩?”

    一邊的蘇頌道:“煉出來的鐵,前幾日不是也試著炒了鋼出來?看起來也純淨。”

    陶十七道:“是比以前炒鋼純淨得多。不過到底如何,還是要打製鐵器來試。”

    杜中宵其實也不知道什麽樣的焦炭好,什麽樣的差,隻能按照使用的效果來定。現在對於焦炭的了解,其實陶十七還要強於自己。實踐出真知,事情一直是陶十七在做,他腦子靈活,從實踐中掌握了不少冶鐵知識。他還有在杜中宵身邊多年熏陶出來的習慣,善於在實踐中總結經驗。

    看過了焦炭,杜中宵道:“既是煉出來的炭已經能用,這些日子便就開始準備建煉鐵爐。煤從百裏外運來不易,要物盡其用。冶鐵爐和炒鋼爐建在一起,鐵水出來,直接炒鋼,省許多煤炭。”

    陶十七拱手:“官人的是,這幾日正在選址呢。還有一件,現在燒出來的焦炭雖然冶鐵好用,出爐卻不容易。粘結一起,難以推拉。而且塊太大,要想均勻如一,還要重新砸了重選。這些日子,我正與匠人一起,用幾種煤配在一起,看能不能煉出更好的來。”

    杜中宵點了點頭:“如此最好。你記住,每燒一次,都要詳細記錄。用了哪幾種煤,不隻是要記下樣子,還要留下樣品,以實物對照。燒的時候怎麽裝爐,火候如何,多少時間,一一都要記清楚。”

    這個時代,沒有辦法測量火焰溫度,隻能看火焰顏色,也就是看火候。不同的溫度,火焰顏色有細微的區別,經驗豐富的人能用肉眼觀察出來。測不出溫度,用溫度記錄就沒有意義,不如用火焰顏色。

    陶十七應諾,一一記下。這些經驗積累是寶貴的財富,形諸於文字,更是意義非凡。讓直接操作的工匠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識,每次詳細記錄,比文人聽人了寫文章強得多了。

    看罷了焦炭,杜中宵道:“還有一樣,就是煉焦時出來的氣,要分門別類,餾出不同的東西來。現在你們餾出來的還是太粗,沒什麽大用。那做餾的塔,要多動動腦筋,怎麽一樣一樣把東西分出來。”

    陶十七看了一邊的蘇頌一眼,不由苦笑。這工作就難為他了,從爐子裏出來的煙氣,看不見,摸不著,隻能聞個味道,誰知道裏麵是什麽鬼東西。杜中宵就記著個分餾的概念,費了許多心思,才建了個分餾塔起來。這名字聽起來高大上,其實就是分了許多層的煙道,每隔一斷收集冷凝的液體。杜中宵對自己僅憑一個分餾的概念,就建了分餾塔出來十分得意,對實際作用分外在意。他又沒有時間,就把事情壓到陶十七身上,不時詢問。陶十七根本不知道杜中宵要什麽,他的也模糊不清,十分頭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