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13章 大勢所趨(2/2)

作者:安化軍字數:5074更新時間:2019-09-05 22:28:52

    賈逵道:“現在發牢騷沒有用處。太尉讓我們到京城來,是為了我們前程著想。惟有在校中學出個名堂,才不負太尉栽培。識字不多又如何?禁軍之中,大多數人不都跟我們一樣?他們能學出來,我們憑什麽就學不出來?就說在西北立了大功的河曲大軍,其中將領,大多還不如我們呢。去年南征的時候,我們都見過,多是拉纖廂軍的人,如何能跟我們這些人相比?他們行,我們也行!”

    和斌點頭:“正是如此。拉纖廂軍能練出來,我們憑什麽就不能夠練出來?現在朝廷心氣十足,將來必然還要北上複幽燕,平契丹,滅黨項。我們早日學成出來,這些大戰不都是機會!”

    張玉點了點頭,與眾人喝了一杯酒,心中還是非常不舒服。

    去年南下平儂智高的時候,本來說杜中宵的營田廂軍是後備力量,張玉和賈逵還見過杜中宵。當時一個帶著廂軍的文官,哪裏能夠想到一年之後,鬧出如此大的聲勢。那時對杜中宵不以為然,覺得他帶營田廂軍南下,是蹭狄青和自己這些人軍功的。沒想到轉頭北上,把契丹打得魂飛魄散,一分為二。又全殲黨項數萬之眾,高城深池,河曲路大軍在的地方,他們連城門都不敢開。

    接連大敗契丹和黨項,拓地數千裏,兵臨西域,這樣的軍功,這個時代的武將想都不敢想。張玉對杜中宵沒有意見,但對軍官進軍校,學不好就不能做指揮官,有非常大的意見。為將帶兵,講究的是戰陣上勇猛無敵,怎麽突然就成了算無遺策,指揮若定了呢。

    自己騎馬拿刀,戰陣上殺慣了人的,到學校裏去學習,想想就覺得荒唐。

    狄青手下,賈逵和張玉是他的左膀右臂。張玉勇,賈逵謀,兩人配合相得益彰。不過因為河曲路大軍的作戰模式,陣前武勇沒有用處,張玉當然鬱悶。

    張玉和賈逵都是騎卒出身,都是從最底層的小兵開始,一刀一槍拚出來的前程,跟狄青一樣。與張玉相比,賈逵出身寒微,三代皆白丁。不大的時候,父親故去,賈母改嫁,繼父對賈逵不好,日子過得艱難。賈逵至孝,後來投軍,在軍中因軍功發跡,給了繼父一大筆錢,接了母親奉養。

    自小貧苦的生活,見過了人情冷暖,賈逵性格沉穩。廣西歸來,賈逵升為秦鳳路鈐轄,因為母親老且病,辭而不行。狄青不許,不過因為母親的緣故,還沒有上任。前些日子,他已經知道自己要改任管勾麟府路兵馬事,不過不再任並代路鈐轄,聽說要劃到河曲路。

    以賈逵的性格,知道以後不是軍校出來的,不能適應河曲路的作戰方式,是沒有前程的。現在朝廷議論要在軍開科舉,恐怕大勢所趨,以後就是如此了。現在不是發牢騷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弄清楚科舉怎麽考,考哪些內容,甚至影響科考的方式。

    此事在京城鬧得很大,幾個南征的同伴,一起在樊城裏飲酒解悶。

    可惜狄青不在,不然還有個人拿主意。現在幾個人各有心思,酒也喝得不爽利。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