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十九章 路見不平(1/2)

作者:祝家大郎字數:6280更新時間:2019-01-28 09:41:32

    徐傑與二瘦三胖對視一眼,幾人都盯著那捕頭去看,也是他們之前都在路邊無意聽到了這朱捕頭的話語,也知道這捕頭大概是要獅子大開口了。

    果不其然,朱捕頭微微一揚頭,開口道:“胡老頭,你村子裏有八十多戶人家吧?又是種糧,又是養蠶出絲,一年下來也不少賺,今年就交一百六十兩如何?一戶二兩!”

    胡太公聞言一愣,盯著朱捕頭在看,便是以為自己聽錯了,問道:“一百六十兩?”

    朱捕頭鄭重其事再答:“一百六十兩白銀。”

    徐傑便也是眉頭一皺,這鄉下地方,種出來的糧食便是一年到頭養活人的口糧,出產的蠶絲,便是生活用度,不論鹽鐵之物,還是身上的衣物,亦或者吃飯的碗碟,總有一些東西是需要花錢去買的。

    一兩銀子聽起來不多,但是一戶人家一年的用度錢興許都沒有這麽多,真要湊出二兩銀子,甚至還要把口糧拿出來賣。這個數目實在有些多了,比官府正規的稅收都要多。

    清以前,賦稅分兩大類,一類是田賦,一類是丁賦。就是百姓大多時候,既要繳納田畝的提留,還要按照人口交稅。到清朝雍正年間,人頭稅方才取消,但是並不代表不收人頭稅,而是攤丁入畝,把人頭稅直接加在了田畝之中。這就是清朝所謂的“永不加賦”,但是永不加賦之前,卻還有一句話,叫作“滋生人口,永不加賦”,就是不再按照人頭來收稅了,隻按照田畝數量來收,人口再如何增長也不多收賦稅。但是田地會因為墾荒與人口增長之類的緣故逐漸變多,其實也還是加賦的。

    但是攤丁入畝也有好處,不按照人頭收稅,就會讓隱藏人口變少,讓戶籍資料更加齊全,也稍微解放了人口與戶籍的限製,讓流動人口稍微變得多一些,非農業的從業人口也會得到一定的生產力解放。

    大華朝還是田賦與丁賦並行的辦法,這是基本的稅收模式,也還伴有公田,公田出租的抽成,用來發放官員俸祿,或者如北地邊鎮,直接就是軍隊的口糧。

    朱捕頭直接收一百六十兩,顯然就是把兩個賦稅項目合二為一,直接變成開價了,至於多少交給衙門,多少自己截留,多少是田畝,多少是丁口,如何做好對應賬目,朱捕頭自然得心應手。

    胡太公有些慌張了,又是作揖,口中直道:“朱捕頭,今年緣何要收一百六十兩,往常便是連這一半都不到,我胡家村,實在是交不出這麽多啊,這是在比朝廷規定的賦稅還要多了許多,還請朱捕頭高抬貴手。”

    賄賂收稅之人,本身就是為了少交稅,能比朝廷規定的少交一些,卻是不想這一回,竟然還多出了許多,這叫胡太公如何能應下來,若是真應下來了,他這個族長如何對得起村中的族人。如果真交出去了,雖然不至於逃荒落難,但是這村裏也不知要有多少人忍饑挨餓。

    朱捕頭聞言麵色一變,已然凶神惡煞,抬手在胡太公麵前指點幾番,嗬斥道:“我是為衙門裏辦差,這也是衙門裏安排下來的數目,豈由得你討價還價,這稅交也得交,不交也得交。若是你覺得實在交不出,那便也罷了,再多湊一份大牢裏的取保錢便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