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一十二章 當年鏖戰急(1/2)

作者:祝家大郎字數:6404更新時間:2019-01-28 09:41:39

    衛夫子今代課,的是《尚書》,在眾多學生中看到了徐傑,平日裏多隨意的衛夫子忽然端坐了幾番,講起經義來,格外的認真。

    《尚書》,是中國最古老的皇室文獻,的都是秦以前之事,有事有理,也較為晦澀難懂。四書五經中五經之一。徐傑在真正開始上學堂之前,對四書五經抱有很大的偏見,隻因為科舉本身就在徐傑心中有不好的觀感。特別是後世極為局限的科舉製度,在徐傑以往的心中總有一些不好的形容詞。

    徐傑以往對於科舉,並未有真正的了解,隻以為就是一些文酸讀書人,傻傻的讀那四書五經,然後去考試,把四書五經用華麗的辭藻解釋得好的,就能高中。

    其實不然,自從徐傑聽到科舉還要考策論,考治國理政之道,考那務實有效的政策辦法,徐傑對於科舉觀感其實就改善了許多,知道科舉並非真的就是考文人死讀書。

    待得徐傑真的深入了解了四書五經之後,對於四書五經也有了新的認識。

    四書五經,其實內容歸結起來很簡單,就是這個民族的曆史,這個民族的哲學思考方式,這個民族對於地與自然的認識,這個民族對於文明社會道德倫理的規範。

    就是這個民族內涵核心的傳承,這也是為何有四書五經這個歸類的緣由所在。四書五經流傳,華夏民族就永不熄滅。其中觀念與認知,可以隨時代改進,但是不可拋棄。

    聽講總有收獲,最讓徐傑驚訝的卻是衛夫子最後之言:“嗚呼哀哉,我等後人讀《尚書》,卻難辨其中真偽。《尚書》大劫有二,劫無數。其以秦一統而焚書開始,後有西晉永嘉年戰亂更甚。到得如今,已然難以分辨其中哪些篇章為真,哪些篇章為後人作偽而補。”

    徐傑聞言驚訝非常,衛夫子之言,豈不是這篇現在讀書人學的《尚書》,其實裏麵有許多是假的?

    便聽衛夫子又歎道:“其中真偽,依老夫來看,五五而分,半真半假。先人智慧,竟然遺失半數。。。”

    衛夫子邊著邊起身,竟然就這般悲傷之中搖頭離了去。

    這位老夫子當真有一種情懷,一個民族傳承,有了殘缺,何嚐不讓人悲哀。

    徐傑似乎能感受到衛夫子在悲哀什麽,讀書人有讀書人的情懷,何嚐不是幸事,徐傑也有一番多愁善感,民族傳承的遺失,秦焚書便不,後來的大戰亂往往也是罪魁禍首。

    如《尚書》遺失,便是因為匈奴人打破了洛陽,連晉懷帝都被匈奴人擄走。開啟了一段大亂世,那一段歲月,不知遺失了多少先人之傳承。

    保家衛國,許多時候隻是隨意,其中含義徐傑當真並未多想,就如室韋人南下,徐傑上輩四人,獨留一個殘身。此時方才知道其中意義所在。

    夜晚,歐陽府家宴,並不豐盛。

    徐傑並未先開口那吳王夏翰之事,聽得歐陽正已然在:“文遠,文峰。這朝廷之事,傾軋之間,原以為我已老邁,興許不會再有機會參與其中齷齪,隻是不想終究還是事到臨頭。當今陛下,有大誌,願向上。所以當年方才重用不及而立的我主持改革大事,其中稅收便是重中之重。當年意氣風發,隻要陛下信任,我便是披荊斬棘萬死不辭,隻求功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