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三十八章 老夫端是小瞧了你(感謝有安然得自在萬賞!)(1/2)

作者:祝家大郎字數:7922更新時間:2019-01-28 09:41:44

    徐傑隨著吳仲書一起辭別了,吳仲書門外坐著車架回去了。

    徐傑稍微有些忐忑也慢慢往回走,便是知道明還要來一趟。

    謝昉送走兩位客人之後,回到書房之內,準備看一會兒書就寢。

    此時門外來了一個下人,見禮之後開口道:“主人,的收拾停內碗碟的時候發現一物,也不知是哪位落下來的。”

    謝昉聞言不以為意,隻以為是吳仲書或者徐傑掉下的隨身之物,玉佩之類的東西,問道:“何物?”

    “主人,好似一封奏折,的也不敢多看,一發現就連忙帶過來了。”

    謝昉聞言一愣,奏折之物,直以為是吳仲書落下了的,謝昉又是皺眉在想,奏折這種東西,按理吳仲書應該不會輕易帶回家,更不會帶回家之後又帶出來訪客。

    那麽??那麽這其中??

    謝昉不免多想許多,口中連忙道:“快拿進來。”

    那下人連忙進門,把奏折呈到了謝昉桌案之上,本來裝著奏折的木盒早已不見。

    揮退下人之後,謝昉拿著奏折端詳了片刻,也在想到底要不要打開看,卻是心中又想許多,既然吳仲書把這封奏折帶出衙門,又帶到了自己家,還“故意”遺落下來,想來是不能不看了。

    奏折打開之後,謝昉看得眉頭微皺,落款是淮西路大江郡學政歐陽正,內容言辭懇切,有敘舊,有感情,有認錯,有對許多時事的些許見解,甚至又對當年直言而諫讓皇帝麵上無光的後悔。

    謝昉曾經聽得吳伯言過徐傑是歐陽正的弟子,謝昉也更知道歐陽正是何許人也,當年之事謝昉雖然不知道其中詳細,但是也聽過歐陽正為何被貶,何況歐陽正奏折之中也得明確。

    其中意思不外乎是像皇帝低頭認錯,也敘述了當年許多舊事,皇帝夏乾正值壯年,歐陽正正是年輕。當年兩個人對於未來的憧憬,對於朝堂改革的憧憬,甚至為了這些事情,兩人還經常促膝長談,徹夜不眠。

    當年皇帝對於歐陽正的支持與信任都躍然紙上,謝昉看得明明白白。當年兩人的私交之好,謝昉也看得明白。歐陽正對於當年直言而諫的後悔也在紙上清晰表明,甚至還出隻怪自己當年太年輕之類的話語。

    謝昉甚至都看得有些感動,感動之後,謝昉不免又在想這封奏折為什麽會被徐傑帶到自己府上來,還落在了自己府上。

    轉念一想,謝昉又多少有些懷疑這封奏折是吳仲書所留,是在暗示謝昉把這封奏折呈上去。謝昉知道自己是做這件事情最合適的人選,因為謝昉是言官,言官一般是不會因為言論而獲罪的,這是曆朝曆代設置禦史台這個衙門的根本所在。

    即便是禦史台出的事情不符合事實,即便是禦史台彈劾朝廷官員之後,有錯誤在其中。禦史台的官員一般也不會被追究責任,因為皇帝要保證有這麽一個能直言朝政弊端的衙門。

    謝昉眉頭緊皺,最終還是決定先把奏折放好,明上朝之後就見分曉了。若是吳仲書所留,那麽明吳仲書必然會開口問上一句。若是徐傑所留,徐傑必然也還要上門來。

    這便是徐傑想到了兩全之策。謝昉看到這份奏折,若是願意幫忙,那倒是好。

    若是不願意幫忙,徐傑再次上門,討要回去就是,隻是不慎遺落。謝昉便也可當做什麽都沒有發生,隻需安排下人還給徐傑即可,謝昉也隻當沒有看到過這封奏折,隻當作是下人撿到放在門房等人來取。

    第二大早,謝昉上朝而去,自然是沒有得到吳仲書任何的明示與暗示,謝昉心中已然猜到八九不離十,這封奏折就是徐傑所留。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