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八十章 大膽!(1/3)

作者:祝家大郎字數:10854更新時間:2019-01-28 09:41:54

    朝會,是朝廷議事的一種製度,一般並非每都有朝會,而是規定時間,一個月內有幾次朝會,若是沒有規定好,也會以皇城的鍾聲為準,鍾聲傳遍內城,內城中的各處宅邸,各處衙門就都會聽到。

    若是勤勉的皇帝,一個月十幾朝會也屬正常。若是懶惰一點的皇帝,一個月也會有四五次朝會。

    所以官員與皇帝,並非真的需要每日三更就起床準備朝會。所謂“從此君王不早朝”,也就是這個皇帝一個月連四五次早朝都不去參與了,可見這般的皇帝是懶惰到何等地步了。

    今日朝會,文武百官列班站好,所謂朝堂之禮,古時候多是跪坐而拜,如春秋戰國秦漢,都是以跪為坐,俯身拜下就是行禮,雖然不是跪拜之禮,但是形勢上卻也是跪拜,因為跪就是坐。

    到得唐,也就慢慢有了變化,因為唐朝開始流行胡床胡椅。特別是到了唐後期,中國人慢慢開始坐椅子了,桌子也高起來了,那個時候椅子造型還比較簡單,最初如馬紮凳子一般。在唐後期,朝堂上有一段時間,大臣可以坐在椅子上議事。連帶“萬歲”這種口號也是從唐朝開始有的。

    從唐以後,朝堂議事,基本就是站著,行禮就是深拜作揖。但並非沒有跪拜之禮,而是隻在正式場合才需要跪拜,比如祭祀,比如各類典禮。

    古語有言:國家大事,在祀在戎。就是國家大事,在於祭祀與戰爭,在於祭祀之禮與戰爭之禮。祭祀代表文化傳承,戰爭勇武就是國家安危的根本。

    到得大華朝,禮節與唐相似,卻又比唐要嚴苛一些,跪拜之禮並不多用,卻也有這個義務,這禮節之事,就在於皇帝與臣子的一種默契,皇帝要表達對於大臣的一種尊重,一般並不會真讓大臣跪拜而下,臣子為了表達對皇帝的尊重,往往也要做個姿態,但也不會真的跪拜而下。其中默契,就在於皇帝常的一句“免禮”。

    所謂文武百官,正式的朝會,大多時候往往不止百官。

    今日朝堂之上氣氛有些壓抑,少了往日那些閑談,所有官員都是緘默再三,低頭等候。因為所有人都知道今日有事情要發生,有爭奪要開始。

    列班在場,第一排有三省仆射與樞密院使,還有一些資曆極老的老臣,這些老臣大多已經沒有實際管轄的官職,但是都會參政議政。第二排有六部尚書,禦史中丞,大理寺卿,三省侍郎,文淵閣、觀文殿或者翰林院等大學士,簽書樞密院事等。

    之後,自然就是那些三省舍人,六部侍郎,樞密院軍將,殿、閣、院學士博士,大理寺少卿,禦史大夫、諫議大夫之類。這些人是最多的。

    如此往後,再就是各個衙門的官員,外地入京辦差的官員,有事稟報的官員等等。

    這就形成了基本的國家治理體係,有管事的,有議事的,有監察的,有做事的,有智囊,有務實……

    歐陽正與謝昉,都列班在第二排。頭前有尚書省左仆射朱廷長,有尚書省右仆射吳仲書,有中書省左仆射劉汜,有中書省右仆射張德錦,有門下省左仆射袁維鈞。門下省右仆射空缺。重要的是頭前還有樞密院副使李啟明。隻要站在第一排之人,文官皆圍相公,就是皆為宰相。其中以尚書省權柄最大,直接領導六部,乃行政主要衙門所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