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百十六章 西北刀客種師道(五千字,感謝一頓大餐萬賞)(1/4)

作者:祝家大郎字數:16448更新時間:2019-01-28 09:41:55

    “橫山大漠刀之徒種師道,特來拜會江南血刀堂少主!”頭戴鬥笠之人開口道。

    徐傑聞言有些疑惑,又仔細打量了幾番,原以為此人懷中抱著的是劍,因為劍都是筆直的,刀都有一些弧度,此時在仔細去看,方才感覺這人懷中抱著的兵刃又不如劍長,有沒有刀的弧度,實在有些奇怪。

    倒是徐傑也想明白了,西北人用的刀,多是直刀,而且無刃尖,就如一個厚重的鐵板一樣,隻為劈砍。所以在刀鞘之中顯得筆直,乍一看像劍,沒有長刀的弧度,卻又劍的長度。但是這一類直砍刀,往往比長刀還要重上一些。

    聽得這人是什麽橫山大漠刀,徐傑心中有了一個地點,秦鳳路,也就是陝西與甘肅部分地方,橫山就是這塊地方以北的一座山脈,橫山大致可以當做是遊牧與農耕的分界線。

    出了橫山往北,有拓跋王領導下的拓跋部落,也有國號,國號為“北魏”,外人也稱之為“後北魏”。之所以拓跋部自稱為魏,是因為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朝的第一個王朝北魏,就是拓跋姓為王。所以此時的“北魏”,也就想沾一點先祖的榮光,想要一個名正言順。

    拓跋這個姓氏,起源之一就是黃帝後裔,漢化之後改姓拓跋。其二就是鮮卑拓跋部,此時的魏之拓跋,依舊與鮮卑有一些關係。其三就是漢朝李氏有人改姓拓跋。

    隻是如今橫山之外的拓跋部落,雖然並非真的就是一個部落,而是西北眾多部落的聯盟。但是拓跋魏國,或者叫拓跋王麾下,實力並不強橫,在大華建國之初,雙方有過幾番大戰,當時的拓跋王就俯首稱臣了,以上國之禮待大華。

    最初之時,拓跋王每年還要給大華進貢一些東西,比如馬匹之類。後來進貢之物越來越少,中原上國念其貧苦,並無責怪。到得室韋一戰之後,雖然室韋人敗退而去。但是這拓跋王忽然就斷了那已經少之又少的進貢了,甚至每年朝拜的使臣都不往大華派遣了。

    十來年前,這件事情還引起了朝野震怒,許多人上書皇帝夏乾,要再開戰端,教訓一下這個不遵上國的拓跋王。皇帝夏乾也是震怒非常,尋李啟明來問,密談許久之後,不了了之。

    也是剛剛經過一場大戰的朝廷,似乎也沒有多少餘力再去遠征拓跋王,不僅僅是因為兵力問題,也還有府庫空虛問題。興許還有皇帝夏乾在戰陣上受驚的問題,對於戰爭並不那麽堅定。顯然也還有李啟明自己對於戰爭的回避,那時候高破虜剛剛斬首,叫李啟明帶兵遠征拓跋王,李啟明豈敢幹這般冒險的事情。一旦兵敗,那這李家就是萬劫不複。

    緣由太多太多,反正最後就是不了了之,反正最後就是這拓跋王停了朝拜朝貢,也不再年年上表上書之類。好在拓跋王沒有真的登基稱帝,這樣麵子上也還過得去,若是拓跋王忽然登基了,那才是讓大華朝騎虎難下的事情。

    這個種師道,來自西北延安府,乃是秦鳳路邊境之地,種師道自然也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漢人。徐傑對於這個西北漢子沒有一點耳聞,聽得這個名字,也有些尷尬,徐傑甚至都不知道橫山大漠刀是何人,卻又不好意思開口去問,若是這大漠刀是個前輩名宿,真開口去問了,那就是赤裸裸的看不起這位前輩了。

    所以徐傑道:“大江徐傑見過!”

    種師道年紀不大,二十多歲,舉手把鬥笠微微抬了抬,露出了一個看起來飽經風霜的臉,還有那幹裂的嘴唇。種師道有些疑惑,問道:“大江徐傑?不是江南徐傑?”

    徐傑知道這位西北漢子有些誤會了,以為江南血刀堂,就應該是江南人,徐傑卻不是江南人,所以開口道:“你要尋的血刀堂少主就是我。不知閣下有何貴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