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九十五章 我也想與你一戰(1/3)

作者:祝家大郎字數:10256更新時間:2019-01-28 09:41:57

    考狀元自然是一個美好的願望,這句話徐虎可以隨口出來,徐傑卻是沒有自信出口。

    古代科舉製度,其實也代表了選拔人才的先進性,科舉並非隻代表了腐朽僵硬。

    就如科舉所設置的考試科目來,其本身目的出發點,也是極其科學的。經義,代表了一個人的道德觀、價值觀與世界觀。策論,代表了一個人的思維邏輯以及行政能力。

    即便是後世的公務員考試,乃至於古今中外的公務員考試,其實也不過就是圍繞這兩個方麵來進行。所以這種製度,在特定年代裏,本身來,是沒有問題的,也是當時整個世界最先進的選拔人才方式。

    社會要保證公平,就需要製度,不論是科舉,還是高考。雖然總有許多人詬病,但是其中有一點不可否認,就是這樣的製度,已然是當時社會能想到、能用到的最為公平的辦法。盡管可能對某些個人而言會有些不公平,但是對於這個社會而言,無疑是最為公平的。

    如今的徐傑,並不如何反感科舉。其中也關乎一個道理,在古代社會到底什麽人可以做官?或者到底一個人具備什麽樣的素質是做官的基礎?

    毫無疑問,那就是讀書人,能寫字的人。且不讀書人能明白什麽大道理,能有更多的見識之類。就管理一個國家,管理一個社會,文字是最基礎的載體。行政命令、統計分析、檔案記載等等,這些都是依托文字進行的。所以讀書人才能做官,這也是毋庸置疑的。

    那麽在古代社會,讀書人的比例又是多少呢?以見大,就如青山縣徐家鎮,整個鎮子兩千多口人,能識字的,能清楚的寫出一封書信的,也不過四五十人的數量。

    這也還是因為徐家鎮比較富庶,也因為徐仲、徐老八等一些泥腿漢子們從過軍,軍中對於一些基層的軍官也有一些基礎的培訓,這些培訓不是強製主動的,而是被動自覺的。軍中有文書,有虞侯,有軍令往來,也讓徐仲不知不覺學會了許多文字。當然,也僅限於文字表達與理解層麵。

    若是放在其他村鎮,一百個人口裏,能有三五個識字的,也就差不多了。讀書權利掌握在少數人手裏,這是一種不公平,也是一種無可奈何的不公平。不論從個人成本而言,還是社會成本而言,讀書都是一項極為奢侈的事情。

    徐傑沒有想過要考什麽狀元榜眼,進士及第,已然足夠。考狀元也並非單單就是有先進的觀點就能成。

    鳳池山上,李義山終於突破了一流,沒有用三年時間,不到一年就達成了這個目標。三十出頭的李義山突破了一流,這也是何真卿能越發把自己當個富家翁度日的原因。

    這鳳池派,也就算是後繼有人了,鳳池派下一任的掌門,十有八九就是李義山了,除非這鳳池派年輕一輩又出了一個了不起的才人物,但是這種幾率是微乎其微的。

    進入一流的李義山,也足夠挑起鳳池派的責任了。隻要在何真卿去世之前,李義山能突破先,這鳳池派隻會越來越繁榮。何真卿再活個二三十年不在話下,那個時候的李義山也有五六十歲了,羽翼之下,突破先也並非如何的難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