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百一十八章 傳臚,文字之惑(4400,感謝六月十九三四兩萬大賞)(1/4)

作者:祝家大郎字數:13342更新時間:2019-01-28 09:42:02

    徐傑考試實在有些討巧了,科舉要考經義,要考聖賢之道,其實就是要考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

    要忠君,要愛民,要愛國,要有仁義禮智信,要有道德。這一套是有實際意義的,反複的誦讀,反複的學習,讓這些文人把這些觀念記在心中,記在腦子裏。這樣的人當官,才符合整個國家與民族的利益。也會很大程度上控製官員整體的素質水平。

    這並非是沒有意義的東西,也並非是無用之舉。就是要你讀幾十年的忠君愛民,知道要道德高尚,知道要明辨是非,然後再來考這些東西。若是用一個詞來形容,也可以是褒義正麵的“洗腦”。

    這也是翰林院存在的原因之一。

    徐傑知道自己的經義水平一般,甚至歐陽正也直接評價過徐傑的經義水平隻算中等,所以徐傑在考經義的時候,下意識就把經義當做策論來答。

    如此答完之後,如吳仲書那樣不是那麽保守之人,自然不深究。但是如翰林院大學士崔然這樣的保守之人,自然是會多想的,會覺得徐傑這個人的道德有待商榷。才華不否認,但是隻能在三甲之末尾,如此方才公正。

    當然這些聖賢仁義禮智信,是用來要求文人的,用來要求官員的,並非用來要求皇帝的,皇帝該有個怎麽樣的品德?這一點很少有人分析過。

    或者下意識覺得好皇帝,就應該是個品德高尚之人。其實不然,皇帝要的就是務實,高智商,高情商,手段厲害,信念堅定。品德高尚與否,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就是這個皇帝能不能務實的解決整個國家遇到的問題,是用光明正大的辦法,還是用陰謀詭計的辦法,還是用手段激進狠辣的辦法,皆可。

    隻要能把國家遇到的事情解決了,保持國家強盛,保持社會繁榮。什麽手段都是好手段。這也是因為道德並不能解決所有的事情,道德並非萬能的。

    人性如此!

    那些有豐功偉績的皇帝,打敗過強敵,治理過盛世。又有幾個人是那聖賢之道中規定的聖人君子品格?顯然一個都沒有!古今中外亦然。

    務實才是領導一個團體最重要的品質。但是皇帝之下,選拔人才品德就很重要了,德在前,才在後,也是有道理的。這就是保持內部穩定的最重要的方法,官員沒有品德,民心必然要出問題。

    老皇帝聽得崔然的話語,也並不表達什麽不高興的意思,隻是看著徐傑,開口道:“徐文遠,要不你來,你覺得自己當在幾等?”

    老皇帝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徐傑這個當事人,也是讓徐傑自己爭取的意思。

    徐傑想了想,開口道:“陛下,學生以為自己一甲不足,三甲不止,二甲正好。”

    老皇帝笑了笑,道:“你到時直白得緊啊。”

    不想一邊的老學究崔然開口道:“當是自大得緊,依老臣之見,二甲都不夠,三甲末尾也是勉強。”

    徐傑聽得這個什麽“崔學士”還是抓著自己不放,不依不饒的,已然不再多忍,開口直接道:“見過崔學士,學生雖然才疏德寡,卻也是從縣試、鄉試、會試一路考上來的,寒窗十多載,從來不敢懈怠分毫。崔學士若是覺得學生配不上進士之名,還請崔學士直接示下,學生若是有哪些地方配不上,自當滿心慚愧,這殿試也當棄考而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