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百二十七章 你過來!(5600)(1/5)

作者:祝家大郎字數:19326更新時間:2019-01-28 09:42:04

    老皇帝的輿論戰悄然打響,京城裏忽然開始了傳言,傳言樞密院副使李啟明有篡奪之心,得有板有眼。

    從李啟明手握大軍,任人唯親開始。到子病危,李啟明卻不進宮去看望的事情,事無巨細,還有添油加醋。

    開始的時候隻是有些許人傳言,後來輿論的主角成了京中年輕的士子,傳言也就一發不可收拾了,各處文人聚集之地,都能看到那些年輕的士子侃侃而談,怒而謾罵,振臂高呼。

    這就是信仰,也是這個古老國家能延續千年不散的原因所在,這也是老皇帝為何要發動這場輿論戰的原因。

    華夏幾千年,從周禮開始分華夷,崇周禮為夏,不崇周禮為夷。華夏從來不是民族概念,而是文化概念。

    秦之一統,車同軌,書同文,讓這個古老的國家更加緊密在了一起,不論南地北有多遠,不論語言詫異有多大,一紙文書能達之處,皆是中華。

    漢崇儒,有了董仲舒的三綱五常,有了地君親師,這個國家,延續了對於祖宗的崇拜,真正有了對於國家大一統的執念,真正有了對於國家統一精神信仰。

    三國有魏之一統,司馬以晉篡之,八王之亂,起五胡亂華。“五胡亂華”這個詞匯,並非來自中國自己人的史書,而是後世倭人居心叵測創立的這個名詞,這段曆史是悲哀的,但是這段曆史終歸也是中國的曆史,悲哀之悲,在於下大亂,征戰連綿,漢人死傷無數,胡人也死傷無數。

    胡人屠漢,漢人殺胡,漢人胡人,在這一段時間裏,好似也沒有了分別。最後胡人消失了,隻剩下了漢人,漢人也開始有了慕容姓,有了宇文姓,有了苻姓,付姓,甚至有部分司馬姓,拓跋許多也姓了李。

    曆史是那個曆史,稱呼卻不同。五胡亂華這個名詞,直到後世有倭人亂華,才被倭人學者發明出來。倭人如此,隻為了讓自己亂華之事更有正當性,亦或者更讓國人接受。

    南北朝,乃是曆朝曆代正式的稱呼。

    但是那段時期,華夏之信仰與文化,是真的被亂了。佛教為何在那段時間大興?

    因為那段時間,再也沒有了地君親師,皇位更迭,幾乎全靠篡奪,所以儒家之三綱五常,是那些篡奪而來的皇帝不願麵對的,所以才有了佛教大興,想給華夏之民換一個信仰,所以有了敦煌千佛洞這般的文化瑰寶。包括***之安拉,也是那個時間段開始了些許的滲透,為後來站穩腳跟打下了一點基礎。

    那個時候的佛,一度成為了社會最高尚最有地位的人,早已脫離了單純的宗教範疇。所以才有了反複的滅佛運動。連帶到了唐朝,文人許多不喜佛,韓愈就是其中最為突出者,武宗繼位,大肆滅佛,朝廷甚至有令:命殺下摩尼師,剃發令著袈裟作沙門形而殺之!

    意思就是要殺盡下的和尚,剃頭發的、穿袈裟的、和尚模樣的、都殺盡!一時間,全國拆佛廟四千六百餘座,僧侶還俗二十六萬五千餘。其中還有更大的收獲,那就是寺廟豪富非常,金銀無數,田畝巨萬,僧人還養奴婢十數萬,財產皆充國庫,奴婢皆入戶籍。

    從此佛教,才再次恢複到本身的意義,成了一個單純的宗教,如此才能在中華之地傳承,佛下弟子,清苦修行才是應該。

    到得隋唐,一切塵埃落定,三綱五常還是那個三綱五常,地君親師還是那個地君親師。從周禮開始,其實就奠定了中國人,或者中國文人之傳承,是不會尊崇神的宗教,依舊還是地君親師。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