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六十章 農民的命根子(1/4)

作者:鐵不拐字數:18974更新時間:2019-01-28 10:07:50

    遠遠參觀完屠宰場,七裏村的村幹部帶領張凡他們到一戶人家坐下來談。一路上過來,丁亮總想開口話,都被張凡和梁經理等人逼著吞了回去。

    “聽丁,大家對養牛項目都表示讚成。”梁經理首先開口道。

    今過來的主要目的,還是談養牛的事,盡快解決牧場的建立。一旦日本那邊的良種牛運輸回來,牧場就需要得到解決。

    接下來,就是服村民,放棄土地的耕種,還原回草原的生態。

    這是最麻煩的,恐怕沒有多少村民能接受,哪怕是他們的村幹部,畢竟大家都是要養家糊口的,完全不擔心怎麽可能?

    “同意是同意,但張凡老板的,要大家夥放棄耕種,以後不再有糧食的收成。對此,大家還很擔心。”七裏村的村長開口道。

    在張凡他們來之前,他們就動員了村民大會,就此事進行商討。

    有八成以上的村民,對放棄耕種都表示抵觸。作為傳統的農民,土地跟糧食永遠都是放在首位的。

    張凡他們則是讓他們放棄那兩樣,誰都會遲疑。沒有土地,沒有糧食,他們都會心慌,都會彷徨,是農民特有的焦慮,沒辦法一下子改變的。

    “是呀!有沒有更加保險的做法?或者緩衝一點的措施?”村支書詢問道。

    如果將退耕的計劃定為幾年,甚至十年來實現,潛移默化之下,村民的思想或許能轉變過來。但是要他們馬上接受這種提議,無疑逼著他們去捅馬蜂窩一樣。

    “那是退耕還草的計劃。我們在張家寨,也得到了那邊的生物科學家的讚賞,甚至表示遇到困難他們會幫忙。有了他們的幫助,養牛的成功率非常高……”丁亮再也忍不住開口話。

    著,便停不下來,跟村民解釋退耕還草的概念,甚至搬出國家領導人的話來勸服大家,什麽“綠水青山,便是金山銀山!”之類。

    他表示,退耕還草還林,發展畜牧業是偏遠地區實施黨中央提出的新農村建設戰略部署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增加農牧民收入的一個戰略方針。

    而且,根據他的了解,由於“退耕還草”符合國情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具有強大的號召力和生命力。

    經中央領導和政府提出,從國家的大政方針上,一改曆史上形成的提倡墾殖、注重耕戰、以糧為綱、獎勵墾伐的作法,轉變為退出耕種還林還草,對退耕者以糧代賑、實行補貼和鼓勵政策。

    可以是曆史性的大轉折,是在經受荒漠化、沙塵暴、水土流失、洪澇災害、生態嚴重惡化之後理性的思考,是順意、合民心、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一項重大舉措。

    “這本身就是一項國家政策,是有補貼的,對我們而言,也算是有了一個保障。”丁亮開始給自己村的村幹部們灌迷魂藥。

    這些,他其實都在查閱相關的資料,將政策等研究得很透徹。

    比如,在國家政策的宏觀引導下,對於一退雙還農戶而言,一定要認真落實“退耕還林(草)、封山綠化、以糧代賑、個體承包”的政策措施,堅持“誰退,誰還,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

    特別是“一退雙還”的土地使用權要長期落實到戶,使農民吃上“定心丸”,將責權利緊密結合起來,使退耕還林還草真正成為農民的自覺行為,這是調動農民治理積極性的一項最根本性措施。

    因此,國家、政府對他們即將實施的“退耕還草”舉措,肯定是支持的。不僅僅是精神上的支持,跟有物質方麵的支持。

    丁亮相信,再加上張凡和梁經理他們給出的一些承諾,應該可以服村民,至少是一部分村民放棄耕種,建立牧場。

    “不要那些虛的,我們就談收益。”丁亮不停地道。

    他板著手指給大家解,耕種土地,每年大家也就是收獲一些糧食。由於五穀雜糧價格平穩,有著國家的調控,是永遠賺不到什麽大錢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