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九十四章 廟會開始(1/2)

作者:鐵不拐字數:6892更新時間:2019-01-28 10:07:58

    廟會臨近,老村長等兩條村裏幾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們都忙到腳不沾地,像陀螺一樣轉個不停地安排人手搭建棚台、聯係道士佬、嘀噠樂隊等,緊張籌備著廟會的大事宜。

    廟會,又叫“廟市”或“節場”,與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廟觀的宗教活動有著密切的關係,又隨著民間信仰活動而發展、完善、普及起來,在其宗教儀式上增加了舞蹈、喜劇、出巡、農產品買買等內容,集娛樂、集市、貿易、吃喝玩樂等為一體,是不少地方農村過年不可或缺、最為熱鬧的盛事之一。

    各村的廟會每年舉行的時間都是固定不更的,多數是在農閑時舉辦,又因春夏秋冬不同、地方不同而各有特點。

    一般來,正月、二月舉行的廟會以燒香、玩燈、祈福為主;三、四月舉行的以出售耕作工具、交換農副產品為主;秋收後舉行的廟會以慶祝豐收、求福禳災為主,即農民們為了感謝神靈帶來一年的收獲,祈求上蒼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而上演的各種祭祀活動。

    廟會會期少則一,多則一周,大多數為三到五。

    一旦有村子辦廟會,各路商販就從四麵八方匯聚而來,在會場裏擺滿各色各樣的攤位:耍把戲的、玩猴的、丟圈的、剃頭的、賣唱的、修鞋的,紅騰騰光澤誘人的冰糖葫蘆、油鍋裏滋啦啦噴香的水煎包、金燦燦油光閃閃的大麻花……

    吃喝玩樂在廟會上應有盡有,鑼鼓嘀噠聲中叫賣聲此起彼伏,香火繚繞裏人潮湧動,熱鬧非凡。廟會魅力,可見一斑。

    黃石鎮這的村子舉辦廟會,兩三到幾的都有,通常在秋收後或者過年期間。有農田可以空出來做會場、農民有閑情、公作美,可以是最合適辦廟會的時期了。

    而今年回水村過年舉辦廟會,可謂是碰上了“時、地利、人和”,有不差錢的張家寨加盟以及張凡等金主的大力支持,更是“人口錢”都省了,直接請來隔壁鎮遠近聞名的飄色表演團,要大排場熱熱鬧鬧搞足三。

    “你們這的廟會跟其他的地方有點不一樣呀!好像更神聖一些!”陳保利開口道。

    在農村,廟會在村民心中有著重要位置,不僅是難得的娛樂活動,更是他們信仰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家的文化有限,信仰不多,自然容易對廟裏的菩薩、神仙等有所寄托,有事沒事都喜歡拜拜神佛,祈禱菩薩保佑,求一份心安。

    從廟會的儀式、村民認真的表情來看,多少都能感受到他們心中的一些精神寄托,對信仰的敬畏。其實,可以給人以精神寄托的所在都可以理解為信仰。

    信仰是人類特有的心理現象,是個人的意識行為,是指人們對某種理論、學、主義的信服和尊崇,並把它奉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和活動指南。簡單來,就是一個人做什麽和不做什麽的根準則和態度,是信念的一部分。

    “又是燒香磕頭什麽的,不就是迷信嗎?”旁邊一位觀看廟會的遊客跟身邊的人道。

    其實,信仰的內容五花八門,千奇百怪,宗教信仰可以是其中一種。

    眼前看到的這些,不一定就等於迷信神仙鬼怪之類,更多的是村民們對自身之外的物質或者精神的依賴和信任,希望以擺脫現實生活中困苦與困惑,獲得精神寧靜的一種途徑,是村民們的狂歡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