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九十六章 遊神(1/2)

作者:鐵不拐字數:6470更新時間:2019-01-28 10:07:58

    張凡來到廟裏,老村長就告訴他菩薩已經請出來,在接受村民們的朝拜了。然後把玉帝王母、關帝、文舒菩薩等神像抬出,安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神轎之內,就可以準備遊神了。

    遊神,是人們在喜慶節日如過年、元宵、廟會,或諸神誕的這一,到廟裏將神像抬出來,然後巡遊隊伍繞著村子,敲鑼打鼓,放炮仗,讓神靈驅趕過去的不如意,祈禱好運的降臨,並保佑村民的平安。

    在黃石鎮乃至粵西一帶地區的神或者菩薩是同一含義,但有別於佛教的菩薩、道教的神。像廟會這裏的神,一般是指民間宗教的神仙、當地的土地神、曆史名人、被封為聖或仙的村民祖先,也包括道佛兩教的神、仙、佛、菩薩在內。

    “凡,待會開始,你扛神走在隊伍中間。”老村長交代道。

    好吧,張凡以為自己隻是幫忙搬搬抬抬,當個吃瓜群眾的,沒想到被安排重任,有點受寵若驚過來,“村長,您這不是埋汰我吧?我記得以前這都是抽簽定的呀!”

    每個村的廟會遊神時間一般視廟會舉辦數而定,有的在第一,有的結束才把菩薩迎回廟。而遊神開始時間、則根據村子的戶數規模來定,遊神隊伍則是廟會開始前,由村民們通過抽簽等各種方法確定。

    而抽中扛神,即扛神像或香爐的村民更是被大家認為的幸運兒,因為大家都相信扛神開年會得到神的保佑。

    “哈哈,這哪用抽簽?我們兩個村的村民一致認為你是最合適的!”回水村的村長笑道。

    得!大家如此厚愛,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吉時一到,廟祝就在廟門口燃了一串十米長的鞭炮,鑼鼓嗩呐聲起,遊神隊伍從廟裏出發,繞著回水村、張家寨開始巡遊。

    遊神隊伍陣容龐大,道具五花八門,有炮手、道士佬、神像、香爐、羅傘、彩旗、嗩呐、長喇叭、鑼、鼓、鈸、燈籠、祭器,以及各種用來收押五鬼邪神的紙船等等。

    最前麵是彩旗隊,旌旗招展。然後是鑼鼓班、敲鑼、打鼓、吹嘀噠,然後是被數人抬著坐在神轎裏的神像,接著是請來的飄色表演團、醒獅隊,道士佬緊跟其後,也有不少村民尾隨在隊伍後麵,而張凡就在隊伍最中間的地方。

    每隔一段時間,遊神隊伍的炮手就會燃放一個炮頭,衝一響,兩旁鄉民迎神的鞭炮也隨之響起,所經之處皆是迎神和送神的炮仗與焰火交織。雷鳴般聲響傳遍四野,村民們夾道觀看、迎接,場麵十分熱烈。

    凡是經過家門,村民都會早早將準備的貢品端出來。

    在遊神隊伍到達村莊之前,全村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臂挎肩挑,把準備好的供品集中到村頭或村尾的一塊空地上,於八仙桌上擺上三茶五酒、閹雞豬肉魚(三牲)、糖果等祭品,準備供奉神明。

    桌子和桌子上的貢品合稱為宗台;從遊神隊伍到達宗台地點開始直至送神離去這段時間內,村民拜神祈福一係列過程稱為拜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