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804章 《漢語拚音》(1/2)

作者:羽卿書字數:4752更新時間:2020-07-03 05:19:20

    其實在古代漢語教學中也有拚音教學,但那時還沒有普及拉丁文的字母,所以用的都是直注法或者反切法。

    這種注音方法和現代漢語拚音不同的地方就是,它必須要先把常用字靠死記硬背的方法記下來,然後再用常用字去給不認識的生字注音,而古代的啟蒙教學就是三字經,千字文這些,基本上把這個全都背下來,就可以用這些字去給生字注音的方法學新字了。

    整個過程簡單來,就是先學字,再學拚音,而現代漢語拚音的教學方式恰好相反,先學拚音,然後根據拚音學生字。

    古代拚音教學中,直注法就類似於現代有些學生學英語時喜歡用漢字給英語單詞注音一樣,比如蘋果的單詞,就注音“挨炮”,橘子就注音成‘熬潤汁’。

    古漢語中也是一樣,當學生學習一個新字的時候,比如醫生的醫,老師就會告訴他,這個字和‘一’同音,學‘武’的時候,就注明和‘五’同音。

    但這基本都是單音節的漢字,碰到那種由兩個音組成的漢字,就要用到反切法。

    反切法就類似於現代的雙拚,分為上字和下字,上字代表聲母,下字代表韻母,例如昌盛的昌字,這個字的注音就是‘尺良’,尺取前麵的聲母h,良取後麵的韻母ang,兩個字合起來就是hang昌。

    這種反切法的來源眾紛紜,具體從哪來的沒有明確記載,但在漢朝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是真的,當然,也有宋朝的一些人是從西域傳來的,可是也有人反駁宋朝之前中國已有雙音文字,那之前的老祖宗是怎麽學漢字的?

    各各有理,最後就是沒有定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老祖宗們真的很聰明。

    不過這樣的反切法先後經曆了數次改進,但它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沒有現代漢語拚音用音素注音那麽清晰標準。

    最早用字母給漢字注音,並且出書的,是在明朝,由當時的西方傳教士利瑪竇,根據拉丁字母發明,當時創造性的弄出了二十六個聲母和四十四個韻母,然後另一個傳教士金尼閣正式出版了一本用字母注音,類似於字典的字匯,名叫《西儒耳目資》,不過並沒有普及,但是對以後的影響也非常大。

    一直到了清末民初的民國初期,才出現了更像現代字母拚音的切音法,後來經過再次改進,就成了建國後普及的這套字母拚音。

    目前漢部落還沒有出版過一本正式的字典,漢字教學全靠老師口耳相傳,老師指著這個新字告訴學生們念什麽,學生們就跟著怎麽念,但多數時候,用直注法的時候還是比較多。

    有時候羅衝還看過一些士兵的家信,甚至那些官員寫給自己的報告,裏麵就經常有錯別字的出現,大多數都是一時忘了這個字怎麽寫,然後就找了個同音字代替,這就是直注法的精髓,用同音字代音。

    羅衝不想再走前人的老路,搞什麽落後的反切法,反切法不管怎麽改進,它都有局限性,中國漢字那麽多,不可能就那麽正好能找到合適的漢字來做反切注音,而且用來反切注音的字還必須用常用字,要不然你拿兩個更生僻的漢字來注音,人家也不認識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