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百零九章 煉鐵廠(二)(3/3)

作者:迷路行者字數:6946更新時間:2019-06-30 14:24:48

    當然,這些高爐因為有林澤的參與,所以,比起楚國現在的高爐,有了一些改變。

    頭前的第一座肚皮寬大,頸部逐漸收窄,外觀有點類似景德鎮高花瓶的高爐,就矗立在鋼鐵廠離西沙河河岸不遠的位置。

    這個地方是一個沉積岩,地麵很結實,就算是遇到地震了,也可以保證高爐的安全,所以,林澤才會選擇在這裏修建煉鋼廠。

    道高爐,很多人以為這是一種科技含量很高的東西,是在近代的時候才出現的,一般的人根本不知道這個。

    你要是真的這樣想的話,你就錯了!

    因為,高爐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被明了。

    至於早到什麽時候,具體有記載的是西漢的時候。

    在公元前5世紀的古華夏文物中就現鑄鐵出土,可見該時代熔煉已經實用化。初期熔爐內壁是用粘土蓋的,用來提煉含磷鐵礦。

    因此,真要有哪個穿越者回到漢朝或者漢朝之後的朝代,然後想要通過“明”高爐煉鐵來撈第一桶金,相信他一定會被活活氣死的,因為高爐煉鐵其實早就已經普及了。

    不其他的,曆史上麵清楚的記載,在北宋元豐年間,朝廷軍器監在汴河兩岸架設高爐,煉鐵的紅光映日,晝夜不息。

    生產的高峰期,僅華北地區年鋼鐵產量就達到了15萬噸;

    要知道,所謂的日不落帝國,是在整整七百年後才達到7.6萬噸的鋼鐵年產量,那時候它已經開始了工業革命。

    整個宋朝期間,包括了北宋初年和南宋時期國土麵積狹,包括了戰亂時期生產遭到破壞的不利因素,居然還能達到.5-7萬噸平均鋼鐵年產量,可見那時候華夏煉鐵技術之先進。

    可惜的是,唉................

    ............................

    高爐的建造並不複雜,就算是一般人,其實也建立的起來。

    比方,在華夏近代五十年代末的時候,號召全國人民煉鋼鐵,甚至有的學學生、生產隊村民、副食品商店售貨員都組成一個個煉鐵組,建造高爐來煉鋼煉鐵。

    這些高爐的技術水平雖然不高,但是,起碼確實是建立起了高爐,理論上是能夠煉鐵的。

    當然,最後因為技術掌握不過關,所以大多數都是不了了之。

    可是,成功的還是有的,所以,高爐的製造並不難,難的是煉鐵的技術和配方。

    林澤現在建立的第一座高爐,高十五六米左右,高爐的容積約15立方米——這樣的高爐,在楚國這裏,比任何一座高爐都大,但是,這樣的高爐要是在二十一世紀,嗬嗬.........,那就是笑話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