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203章 在此之後要做的事情(2/2)

作者:晨星LL字數:5232更新時間:2019-09-18 09:42:40

    陸舟:“……”

    ……

    陸舟一直認為,個人的命運和社會整體的命運是密不可分的。

    他之所以能夠將對撞機修到月球上去,一方麵是國家支持他這麽做,再一個就是也確實有那個條件支持他。

    畢竟,隻有在吃飽飯了的情況下,才有條件仰望星空。

    而一個還在為生計發愁的人,你就算和他說頭頂上的星星裏藏著數不清的財寶,多半他也會無動於衷。

    可控聚變技術的誕生解放了生產力,從新能源到新材料等等一係列領域的技術進步,讓許多過去隻能幻想一下的東西都變成了現實。

    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包括登月工程在內的一係列航天活動,才逐漸變成了一件長久且有利可圖的事業,而不是單純地對社會資源的消耗。

    現在,陸舟或者說月球軌道施工委員會,正在籌備一項更加龐大的工程計劃。

    那便是月麵質量加速器。

    如果月麵質量加速器能夠完成的話,就能夠輕鬆地將礦物從月球表麵送上地月轉移軌道。

    由此,將月球表麵的礦產送到地球上,也將變成一件不隻具備實驗價值,還將具備經濟價值的事情至少對於稀土、氦三這類地球上異常稀缺的資源來說是的。

    無盡的能源之後,稀有資源的問題很快也將得到解決。

    然而,光是有了資源還是不夠的。

    華國的經濟早已經不再依賴資源出口,在全球經濟中扮演的角色也早已不再是產業鏈最低端的原材料供應者。

    為了鞏固這一地位,就必須用更高端的產能,淘汰掉落後的產能。

    到目前為止,金陵高新技術園區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依靠著金陵高等研究院的研發力量,金陵高新技術園區順利地代表華國產業界,在碳基材料以及新能源這兩個領域站穩了腳跟,占據了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

    至於領港開發區,則算是將“金陵高新技術園區模式”推向全國的一次大膽的嚐試。

    即,以技術密集型企業為主軸,以生產力密集型企業為軀體,形成一種傘狀結構的生產關係,打造完全由研發力量驅動的生產體係。

    當然了,雖然這些東西說起來似乎很簡單,但事實上想要做到卻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

    沒有一根足夠堅韌的主軸,就算這把傘的傘麵做的再大,也撐不住國際市場的暴風雨。

    而問題也正是在這裏。

    無論是金陵高等研究院還是陸院士,都隻有一個。

    金陵高新技術園區能夠靠高等研究院的研發力量快速崛起,而滬上的領港開發區就沒那麽幸運了。

    在很大程度上,星海一號量子超算中心之所以選擇了滬上,而不是金陵,便是考慮到了這一點。

    陸舟希望能夠通過星海一號,孵化出一批像星空科技一樣用心做研發、將知識產權作為基本盤的技術密集型企業。

    雖然指望它們複製星空科技的成功是不太可能的,但有時候量的積累也能產生質的變化。

    本來,這根支撐整把傘的主軸,也不一定非得由某一家企業來扮演……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