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62章: 君子不食溷腴(1/2)

作者:呼啦圈大神字數:8224更新時間:2019-06-30 16:28:17

    烤肉,後世又叫燒烤,可以算是最早的經過烹飪的菜肴。 WwWCOM

    當人類第一次學會使用火,通過烤製的辦法把食物烤熟來食用,不僅僅是結束了茹毛飲血的原始習慣,更因為烤熟的肉類中的蛋白質更容易被人類所吸收利用,促進了人類大腦的進化,很大程度上可以加了人類文明的展。

    楊家莊子裏的牛是耕牛,這個是不敢殺了吃肉的,楊懷仁還不想挨板子。但是莊子不像城裏有羊肉鹿肉可以選擇,楊懷仁隻能燒烤最普通的豬肉。

    從古至今,烤肉的方法都很簡單,支起個架子把肉放在上邊烤,或者把肉切成塊,用竹簽或者木簽穿成了肉串再烤製,根據口味加上些食鹽和香料就可以。

    不過楊懷仁因為有了辣椒麵,今的烤肉可以是十分接近後世的烤串的味道了。

    五六斤半肥的豬肉串烤好了,盛到一個大簸籮裏端上了桌子,新出鍋的隨園春斟滿了酒杯,伴著門外淅淅瀝瀝的秋雨,這場BBQ可謂充滿了資情調。

    在座的五人中,趙煦年紀最,但論起地位,卻是以趙煦為尊,所以大家都等著他先吃第一口。

    趙煦看了看簸籮裏還在滋滋響著,撒著誘人香氣的豬肉串,似乎有些遲疑,站在他身後的蘇桂走過來想替趙煦先試吃一下,可等看清楚了桌上的豬肉串,本來就十分陰鬱的臉色直接變的灰裏透著黑,對楊懷仁大有不滿。

    “楊大官人,你也是個讀書人,難道不知道官家不能吃豬肉嗎?

    聖人有雲,‘君子不食溷豚’,這個簡單的道理,你難道不懂?”

    楊懷仁訝異,自從他來了大宋,確實聽過有些文人和官員們一些奇怪的習慣,比如不吃豬肉。

    市井裏販售的肉類,主要就是豬肉、羊肉和雞鴨肉,其他的牛肉,鹿肉和兔肉也有,但是數量不大。

    價錢上看,牛肉因為都是行商從北邊草原上收購回來牧養的牛所產,所以價格最貴,羊肉其次,豬肉最便宜。

    對於平民百姓來,大多也隻吃得起豬肉,所以豬肉的圈養量和販售量也最大。

    實際上,對於皇帝來,他在飲食習慣上受到的這種人為限製,屬於被那些朝堂上遵循聖人之禮的大儒們給道德綁架了。

    《禮記·少儀》中的原話,是“君子不食溷腴”,《文解字》中對這句話的釋義,是“君子不食圂腴,注雲周禮畏作豢謂犬豕之屬食米穀者也,腴有似於人穢……”

    意思是,豬狗的食性是雜食的,近似於人,君子應懷著對同類的仁愛之心,不食用它們,後來這句話的意思逐漸演變為一種思想,表示君子應該獨善其身,不與肮髒的人或者事情沆瀣一氣,與吃不吃豬肉並沒有多大關係。

    但是唐宋時期的一些大儒,對這句話有了新的個人觀點,擅自把那句“君子不食溷腴”改成了“君子不食溷豚”。

    偏執的認為這就是聖人讀書人身為明理之人,應當堂堂正正,幹幹淨淨,豬啥髒東西都吃,“牧豚人”喂豬都用些泔水之類的髒東西,所以豬肉也是髒的,不應該吃。

    當然北宋的大儒大文人有很多,對聖人之言也有不同的理解,像以二程為代表的洛派便是最大的一支,另外還有以王安石為代表的新派,以及以蘇軾為代表的蜀派等等不同的流派。

    洛派就堅持文人不吃豬肉的觀點,而蜀派就不這麽認為。元祐初年,宰相司馬光去世,因為喪葬當日能不能吃肉的問題,洛派和蜀派還生過一次較大的論戰。

    眼下朝堂上洛派的領袖程頤是大學士,其他幾位宰相和高官也出自洛派,加上洛派門生故舊遍下,所以他們的觀點在讀書人中得到了普遍的推廣,他們自然會影響到官家,所以趙煦從到大沒吃過豬肉,也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