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952章:大名府(2/2)

作者:呼啦圈大神字數:6518更新時間:2019-06-30 16:33:42

    梁中書真名梁子美,因為在朝中時擔任過中書舍人,所以被同僚稱作梁中書。

    他雖然是蔡京的女婿,實際上他比蔡京隻了一歲而已,而且原配也並不是蔡京的寶貝女兒。

    楊懷仁還真見過這個梁子美,這會兒他還隻是跟在章惇後邊拍馬屁的一個錄事,後來章惇下台,徽宗寵信了蔡京之後,他才轉投蔡京門下。

    此後為了攀附了一棵新的大樹,才休了發妻,另娶蔡京的女兒,也便有了他後來的飛黃騰達,成為大名府尹,由此可見,梁中書就是個北宋的另一個陳世美。

    而和大名府相關的另一件事,就是“子守國門”的起源了。

    普通人隻知道明朝成祖皇帝定都北、京,是為了以子之身抵禦北方韃靼和瓦剌入侵中原,便以為是朱棣開創了子守國門的先河。

    卻不知道這個觀點最早被提出來,是在北宋。仁宗慶曆年間,契丹在薊州、潞縣和灤州集結重兵,伺機南侵中原。

    這件事嚇壞了當時的仁宗皇帝和文武百官,這時便有人進言遷都西京以躲避戰禍,更有人主張講和。

    唯獨當時在大名府任職的呂夷簡反對講和或者不戰而退,留下名句“使契丹得渡過河,雖高城深池,何足恃耶?吾聞契丹畏強侮怯,遽城洛陽,亡以示威。宜建都大名,示將親征,以伐其謀。”

    大意是既然契丹人要打,我們退的話,反而讓我們城高池深的優勢,都成了擺設,更讓原本害怕強者,欺負弱者的契丹人有恃無恐,到時長驅直入,國家危矣。

    應該建都大名府,明確的告訴契丹人咱們官家和大宋臣民不怕他們,來就來,戰就戰,剛正麵誰怕誰?

    這也就是最早提出了“子守國門”的論斷了,隻可惜呂夷簡這樣有膽子的人太少了,結果就是他的話雖然讓人聽了熱血沸騰,但皇帝和那些朝堂大佬們沒一個聽他的,到吐血了也是白搭。

    所以楊懷仁便有了自知之明,很少去摻和朝堂上的事,要不早晚得讓這幫子酸文人給氣的吐血三升而亡。

    不過楊懷仁喜歡呂文靖公這樣的硬漢性格,若是朝堂上文武百官人人如此,怕是北宋朝堂到了如今也不至於如此懦弱,明明經濟科技人口樣樣遙遙領先,卻軍事羸弱不堪,反受契丹人所製。

    提到大名府的美食,最讓楊懷仁欣賞的是一道叫做羊肉鹵饊的特色吃。

    熬到濃稠的麥仁裏澆上熬製好的羊肉鹵湯,然後用炊餅或者當地的特色燒餅泡在鹵饊裏吃,肉味香濃,味道極佳。

    聽起來這道吃很簡單,其實火候掌握的好不好,對味道的影響非常大。後世這道地方民族吃經過了不斷的改良,才有了後來的成熟做法和麵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