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300章:趙獻球的算計(下)(1/2)

作者:呼啦圈大神字數:6580更新時間:2019-06-30 16:35:49

    童貫這麽話,楊懷仁已經聽出來話中的意思了。

    看來趙獻球在江南也不是一手遮啊,市舶司的岑公公好像就和他有點不對付。

    從江南三司的職能來,漕運衙門和市舶司都是管運輸的,漕運衙門管內河航運,市舶司管外貿航運。

    二者有聯係,卻也談不上什麽瓜葛,因為大宋的內部運輸和對外貿易,根本就不是一回事,織造局在兩者中間夾著,倒是顯得特別有意思。

    大宋的海上貿易,在建國初期是被禁止的,太宗皇帝太平興國元年頒布法令實施海禁,規定私自進行海上貿易者,滿一百錢論罪,滿十五貫判黥刑,也就是在臉上刺字了。

    到真宗繼位之後,雖然海禁法沒有廢除,但實際上海上貿易已經適當放開,朝廷帶頭開始了海外貿易,隻是民間的海上貿易還處在管控範圍之內。

    直到神宋朝元豐二年,海禁便被全麵取消了,朝廷允許商人進行海上貿易,甚至還出台了一係列的管理和稅收等政策,重置市舶司,管理和協助商人自由開戰海上貿易。

    大宋精美的絲綢、瓷器、茶葉,以及一些精美的手工藝品便通過海路運送到東南亞國家中轉,再由中東和南亞等國家的商船從東南亞國家買走,運回到本國販賣。

    這樣的海貿形式一直持續到南宋,當時的海貿船隻因為製造工藝有限,所以跑不了遠洋運輸,而且還受到季節的限製。

    夏秋時東南沿海時常有風暴,在海上跑船非常危險,所以隻有在冬春兩季,才是海上貿易最密集的時節。

    宋朝的瓷器和絲綢在中東和南亞國家非常受歡迎,所以取消海禁的這十幾年來,海上貿易非常頻繁,養肥了市舶司之外,也產生了很多依靠海貿發家的江南富商。

    這便形成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靠海上貿易發家的海商,和江南傳統的靠國內貿易發家的富商分成了兩派,他們各自有各自的圈子,大家各做各的買賣,卻沒有什麽合作。

    而江南依靠織造發家的布商,則夾在他們中間兩邊不得罪,又成了一個獨立的商人圈子。

    而朝廷在江南的三司,便各自受到了三幫商人的抬舉,三位首領太監,也就各有各的財路了。

    三位首領太監之間,或許表麵上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可實際上在如此複雜的利益糾葛之下,很難他們就真的三個人一條心,或者,若是沒有因為利益而相互算計,那才是出了鬼了。

    管理漕運的趙獻球看上去資格最老,地位也最高,但管理市舶司的岑公公和他管轄的範圍各有不同,接觸的人也不怎麽相幹,一個在揚州,一個在江陰,兩地隔得並不算遠,但兩邊來往不多,岑公公也不必遷就著他。

    比起這二位來,童貫算是個新來的,要在江南地方上的勢力和人脈,肯定是沒法跟他們兩位相比,所以也隻能夾在二人中間想方設法左右逢源了。

    而在實際利益上,明顯管理市舶司的岑公公是油水最大的,趙獻球這邊幹的事情最多,但大多數諸如漕糧、官鹽的運輸調配,都是朝廷的差事,他是不敢跟朝堂上的文官大老爺們這裏奪利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