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315章:童貫的自白(2/2)

作者:呼啦圈大神字數:6866更新時間:2019-06-30 16:35:54

    盡管當下宮裏用的絲綢已經遠遠不能和民間所用的絲綢數量相比,但北方人的性子倔,都覺得宮裏哪家的絲綢,那哪家的絲綢一定是最好的。

    所以那些絲綢商人們為了成為給宮裏提供絲綢的皇商,那是要擠破了頭的,每年到了給宮裏進貢絲綢的時候,這些商人們便想方設法的給咱家送禮。

    咱家來江南掌管江南織造也才兩年,人生地不熟的,是誰也不敢得罪的。那些絲綢商人,可不單單是商人那麽簡單,誰家在京城還沒有點關係啊?

    直接收銀子這種事,咱家還不敢,但是人家來送禮,咱家也不能把人家趕出去,隻能耐著性子和這幫商人們周旋。

    王爺您,咱家心裏能不慌嗎?這兩年光是收的禮物,換算成錢也至少有上萬貫錢了。”

    楊懷仁心裏想笑,才上萬貫錢?不能這麽少吧?你還真是會避重就輕。

    不過童貫所的事,也是人之常情,江南民風的確如此,他來江南,也是收了不少禮的,送禮的人也並不是要求你幫忙辦什麽事,就是覺得來了個大官,不給送禮就有麻煩一般。

    起那些禮物來,人家江南的商人送的也確實是巧妙,現錢是肯定沒有的,顯得人家庸俗,但珍貴的書畫、茶葉、絲綢和瓷器等等特產,看著很普通,但實際價值是一點兒不必送金銀少。

    這種事楊懷仁是不以為然的,但若是他板起臉來不收,反而壞了你的形象,讓人家覺得你個別,甚至懷疑你不收禮是為要更貴重的禮。

    童貫這麽,聽上去是自己認罪似的,但實際上確實為自己開脫了,楊懷仁也沒在乎這麽大點兒事,他要聽的,是趙獻球和岑孝年的事。

    童貫偷瞄楊懷仁的臉色,見他對剛才那些話無動於衷,這才稍稍心安,把話題轉會了正題。

    “趙獻球和岑孝年兩人嘛,收禮肯定是免不了的,就岑公公,他掌管這市舶司這一塊,那些海商們要想在海上貿易裏得個方便,那是一定會給岑公公送禮的。

    其實在江南經商,這方麵的事是一點兒也免不了,三司的衙門裏必然是要送最大的一份,地方官府也要有一份。

    除此之外,不管是地方上的豪強、山上的山賊還是海上的海盜,都要有一份,這種錢,都是商人們經商算在明麵兒上的賬麵上的,還美其名曰平安錢。

    也就是,他們把經商所涉及到的各方各麵,全部要照顧到,黑白兩道都要想到,每一家都送一份錢,就當是買個平安,所以這種花銷就叫做平安錢。

    對商人們來,花的這種平安錢,跟他們平平安安經商所得到的利潤來,根本就不值一提,所以大家都這麽做,也並沒有覺得有什麽不妥。

    多少年來都是如此,也就形成了一種約定成俗的規矩了,表麵上誰也不,但大家誰心裏都清楚。

    在江南的當官的,也默認這種風氣,所以也便沒有人覺得奇怪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