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642章:茶葉外銷(2/2)

作者:呼啦圈大神字數:7122更新時間:2019-06-30 16:37:45

    莊士恒道,“我們莊家的茶葉生意,主要還是以內銷為主,外銷也有,但所占比例不算大。

    江南一帶是茶葉主產區,大概占大宋茶葉產量的八成。福、建路的打龍團雖然很出名,但龍鳳團茶的產量一般,幾乎沒有在普通渠道流通的可能。

    而我們莊家在江南茶商中,可謂數一數二,幾乎占了江南茶葉生意的三成左右。”

    楊懷仁因為要往遼國販糖,特地派人查閱了大宋戶部的紀錄,還是了解一些數據的。

    當時大宋每年的茶葉產量大約在四千萬到五千萬斤之間浮動,包括周邊地區的泛江南區域,確實占據了產量的八成以上,也就是三千多萬斤。

    莊士恒的他們莊家的產業年產量占三成,有點吹噓的成分在裏邊,但兩成應該還是有的,計算一下也就是大約六七百萬斤。

    楊懷仁又問,“莊大人,你們莊家產業外銷的比例具體是多少,可否透露給本王?”

    莊士恒道,“下官對王爺,本也沒有任何可隱瞞之事,方才下官外銷占比例不多,大概不到兩成。

    其中的一成,主要的銷售渠道還是通過海路,往南往西販售,隻不過我們莊家遵守規矩,沒有海上的商隊,所以所謂的外銷,也是以批發的形式賣給海商,他們轉賣到了海外。”

    楊懷仁點點頭,這和他預想的差不多。若是換了其他的地方,商人能做到一個地方數一數二的,一般都有整套的生產和銷售渠道。

    但在江南這種地方就不同,因為商人太多了,所以沒有哪一家可以真正做到全渠道,就算有人想站出來去做,也會受到其他商人聯合起來排擠和抵製。

    所以在江南一帶便漸漸形成了一條不成文的但大家卻都默許的規矩,你做什麽行業,就專注於什麽行業,生產和銷售一般都會分開。

    比如賣絲綢的不會去賣茶葉,賣茶葉的不會去搞海上商隊,搞海上貿易的又不會去搞貨物生產。

    大家聽起來似乎有點熟悉,這種商業模式其實是先進的,各行各業各司其職,和後世的商業發展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後世就算有一兩家的貌似什麽行業都涉及的,看上去好像產業很豐富的,其實他們也是有自己的主業。

    涉及其他行業,一般是出於規模化運營上節省成本的需要,才建立必要的產業鏈。

    但這種產業鏈的建立,也極少有全資控股的,大多是投資或者合作占股的形式來實現的,這也是後世產業布局的比較合理的形式。

    楊懷仁又問,“那北邊呢?遼國、以及高麗和倭國等等?”

    莊士恒道,“倭國很奇怪,明明他們我國人對咱們大宋的文化比別的國家人都有一種崇敬和喜愛。

    但因為他們倭國皇帝沒有向咱們大宋皇帝陛下稱臣納貢,實際上朝廷是不允許私人和倭國的海上貿易往來的。

    就算有,也是走私,大多數貨物販賣到倭國,應該是倭國商人通過高麗商人在高麗中轉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