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二章 石通(2/2)

作者:二子從周字數:9444更新時間:2019-06-30 17:09:01

    這樣牽扯起來,沒事跟在自己屁股後麵喊油哥哥的那個鼻涕蟲,竟然還和如今宋室有親戚關係?!

    不過那也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現在石家人,除了低調還是低調,畢竟當今下是太宗一脈。

    而且再等幾年,巨商豪賈隻要拍出五千貫,邊緣宗室都能賣女為妻,這點皇家血脈,在有錢有勢的人眼裏,也就那麽回事兒。

    就見石通繼續道:“雖然我朝銅禁甚嚴,但是我眉山辟處西南,用的多是大理銅,朝廷也管不到這裏。”

    “而鐵器更是每個地方都要使用,因此隻要繳足本務榷額,加上石家的一些背景,弄點鐵製造些農器,也是不礙的。”

    宋代的榷政,對朝廷來,不算壞事,畢竟能在冗兵冗官的大環境下支撐那麽多年,靠的就是稅賦和國家專賣。

    鹽,茶,礦政的好壞暫時先不去它,不過這銅政,實在讓人有些蛋疼。

    立國百年,商品社會發展到一定的高度後,銅幣不敷使用了。

    怎麽解決?宋朝的辦法是全部收歸官府,甚至連民間用銅都加以嚴格限製,銅器除滿足官員,寺觀,宗室使用,以及古代文物,其餘通通列為禁品。

    然後完全不考慮實際價值,強行定價,導致官府一套價格,民間一套價格。

    宋初官府從民間收銅,每斤才一百文錢。

    可一貫銅錢,理論上也就一斤,史書上常寫的官員犯錯,罰銅幾斤,在北宋,指的就是幾貫。

    十倍的價差,清楚明白地明了所謂專榷的本質——殘酷而粗暴的資源占有和掠奪。

    光在四川,這就導致了好多的問題。

    第一,向夷人買原銅,因為價格不高,夷人便不願意出售。

    第二,官員通過特權,百錢買銅一斤,熔化後製造成銅器,便能賣到近一貫!簡直就是暴利!

    第三,州官敢放火,百姓就敢點燈,於是紛紛化錢造器,私鑄泛濫猖獗。

    第四,坑戶利薄,不但不可能積極,還隻可能大量摻假,礦砂加泥土一起摻進去賣給官府,總要有少虧!

    因此縱然法令森嚴,無奈上下一心,造成這所謂的銅政,簡直就是笑話。

    而與銅政息息相關的,那就是錢政,一國的經濟基礎。

    最後的問題就是——四川沒錢用,大家一起玩紙幣,鐵幣。

    想著這漏得如同篩子一般的大宋,蘇油歎了一口氣:“要是我們向大理買銅,朝廷會管嗎?”

    石通皺眉道:“管倒是不管,問題是買回來隻能賣給官府,這就成了高買低賣,虧大發了……”

    蘇油轉著眼珠子:“要是買過來的本身就是銅器呢?”

    石通眼前一亮:“要是本身就是銅器,那就沒有原銅差價問題了,當舶來商品倒手也行,可新問題又來了,他們做的銅器實在粗劣,買家不一定看得上啊!”

    蘇油賊笑道:“看來這其中,蘊含有極大的商機。不過等有機會再吧,現在還是先煉鋼。作坊,用團鋼法最好,這法子你可習得?”

    石通想了想道:“我眉山石家,以冶鍛為業,公子所的團鋼,是否以熟鐵包裹粗鋼,泥封冶煉,最後去除雜質,得到精鋼?”

    蘇油道:“正是此法!我眉山水中的鐵砂,質地精純,冶出的雲鋼,隻需要調整碳含量,便可以得到精鋼……”

    石通疑惑道:“家藏的冶煉書籍,木旺生火,土旺生金,而火可克金。是故熔冶之道,乃以火逼土,而促金出。其後淬之以水,逼發金中火氣,唯精金得存。師父所的碳含量又是怎麽回事兒?金內含碳,那應該是火氣逼發未足,進而鬱木於金中,這,不對吧……”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