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742章 真吃飯假食客(1/4)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9640更新時間:2020-04-24 21:33:58

    長安。

    膾絕樓。

    曆史總是充滿了各種偶然,但是似乎在吃食上,華夏人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卻似乎是一種必然。

    論說對於吃的需求,華夏人在這個方麵,若說是第二,恐怕也真是沒有什麽人敢於說第一。也許其他的地方也很重視食物,但是也隻有華夏將吃的這件事情,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孔仲尼就有名言,“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當然,孔子的這句話後麵還有其他的言辭,並不是說隻管“飲食男女”就可以,抑或是借此為名,恬不知恥,隻是孔子說明人的最大欲望是什麽,並且需要理智和禮節來進行管理和製約。

    從原始上古的燒烤,到陶器的烹煮,用了大概三四千年,但是隨著各種工具和動植物的發現,華夏的吃食就日益翻新,花樣繁多了起來。

    而現在在關中長安,豬肉正在成為新型的肉食,比曆史上早了三四百年,走上了逆襲唐長老的道路……

    這,自然就是驃騎將軍斐潛的“功勳”。

    總所周知,華夏走上了農耕的道路,獲取了更加穩定的生活條件,可以安居樂業,並且孕育出了偉大的文明,但是同樣也付出了一定的待價,就是比起遊牧民族來說,比較缺乏肉食……

    盡管先秦文獻中關於“羹”的記載名目繁多,什麽羊羹、豕羹、犬羹、兔羹、鱉羹、魚羹等等,讓人大流口水,但它們絕大部分隻出現在皇室貴族的餐桌上,大部分老百姓一輩子都不知道肉是什麽滋味,

    就算是如此,華夏還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之內,就連統治者,也不能天天吃肉。禮記之中表明了,隻有在祭祀的時候,天子才能宰牛,諸侯才能殺羊,平時的時候,不得無故宰殺牛羊。

    相比較之下,遊牧民族就比較有肉吃了,而且越往後,越是發達的畜牧業,提供給這些遊牧民族更多的肉食,使得華夏越往後,在體格上就逐漸的和北麵遊牧民主的差距就越增大,明末清初的時候所謂的“八旗不滿萬,滿萬不可敵”,也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現了出來。

    華夏的這種莊禾為主,肉食偏少的局麵,直接奠定了華夏人長久以來,肉食就是一種“奢侈品”,直至後世也不見得人人都可以獲取“肉食自由”。

    而現在,長安城中,經過不斷的改良,閹割技術的發展,豬成為大規模,養膘比較容易的肉食性動物,直接成為了關中,尤其是長安各大酒樓的心頭好,甚至因此在民間的地位逐漸的上升,成為了所有民眾解饞的首選,被封為了“大肉”的榮譽稱號。

    或許那一天,斐潛就會解鎖一個“大肉之父”的成就……

    畢竟是從斐潛這裏開始,華夏的畜牧養殖產業提前了三四百年的進程,而這樣的爬升,不僅帶來現階段的變化,也將會到影響未來。

    王昶,太原王氏的後人,現在又於驃騎將軍之下任職,自然是有這個財力支撐起天天吃酒樓的資本,再加上王昶現在也處於一個長身體的階段,而膾絕樓作肉菜可以說是長安前列,加上又是距離斐潛的驃騎將軍府比較近,因此也就成為了王昶解決晚脯的最佳場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