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923章考場訣竅,驛館疑雲(2/4)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9426更新時間:2022-06-14 15:09:11

    一句經書,可能有多重解釋,而且在今文經學橫行霸道的百餘年間,又不少語句被牽強附會,然後衍生出了許多奇奇怪怪的意思,甚至還有些神秘的讖緯間雜其中,而這些東西在考場上都沒有用。

    或者說,在驃騎將軍這裏,這些衍生出來的東西,都不能作為本意出現,畢竟前一段時間青龍寺大論之中才宣揚了,因此若在文章之中以博取名次,豈不是自絕於天下麽?

    王昶一條條講著,或是讓人恍然大悟,或是讓人嚎啕痛哭,當然這些要點確實是很重要,但是比起後世那些更加苛刻的標準來,已經是簡化得太多太多了。

    會場之中便嘁嘁喳喳的響起了一片議論之聲,王昶點點頭,又回答了幾個學子的提問,然後便走下了高台,坐在一處,自有其他學子湊到了近前,或是述說,或是詢問,一時間好不熱鬧……

    後世科舉之所以進化成為了八股文的模式,並非是因為皇帝天生就喜歡用八股文來文人的思維模式,而是因為應試的需求,不知不覺之中變成了那個樣子。

    科舉製度,唐宋發展,到了明朝達到了巔峰,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可不是說說而已,真的是全國上下都追求讀書,參加考試的人也是越來越多。如果考官能嚴格對待應試的試卷,全麵考察考生的情況,那麽無疑選拔出的考生,大都是有文化、有見識、有能力的行政人才。

    為了避免選出徒具文采之徒,明朝還將唐宋都十分重視的取消,明確考試隻考應用文,不考詩詞歌賦,可見明朝最開始的時候,也是想要側重於為國家選出真正的實用之才的……

    然而可惜的是,在閱卷過程之中,因為考生的數量龐大,導致根本不可能做出有效的遴選。

    像斐潛當下還好說,若是像是明朝,一次考試考三場,三篇文章,每篇大概兩千字到三千字,嗯,這個字數怎麽有種特別的熟悉感,然後三場下來,近萬字的文章,再乘以考生數目,比如像是江浙一帶,明朝常年參考的學子可以達到三千到五千人,那麽就是三千萬字到五千萬字,而僅僅靠十幾名的考官,要在短時間內全數閱讀批改完畢……

    為了防止走馬觀花,明朝指定了詳細的閱卷規則,而且還有複審製度,也就是將各地的中選的考卷送往京都翰林院,讓翰林院當中那些常年閑著沒啥事的官吏逐一,要是發現一丁點的錯誤,那就等著彈劾罷!

    華夏人明顯是非常聰明的,時間短任務重,還不能出錯,眾多的矛盾匯集一處,八股文便閃亮登場……

    畢竟試卷如此之繁多,時間又是如此之緊迫,閱卷者更是如此之少,出了一點點的紕漏還要受彈劾,降級罰俸是小,烏紗帽都可能丟了,同時考試內容又是如此複雜,涉及文體如此之多,且文章又是千人百麵,有平奇虛實繁簡濃淡之異,考官們縱使都是神仙級別的,也不可能保質保量的按時閱遍全部試卷。

    因此,歸根結底,是製度的不合理,造成了八股文的誕生,並非是因為統治階級一開始就琢磨著要摧殘和禁錮文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