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012章小農經濟,不破不立(1/4)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8418更新時間:2022-06-14 15:09:46

    小農經濟好不好?

    這是一個很難以直接評說的問題。就像是小孩的世界之中多數就是要麽好,要麽壞,但是在成人的世界之中,卻很難說確定的黑白,更多的隻有灰色一樣。

    斐潛作為一個穿越者,常常就會想自己這樣的身份,究竟能夠給華夏帶來一些什麽?是打打打,殺殺殺,然後每打下一塊新地盤,就搞一個美女獎賞一下自己?亦或是什麽都不做,自己就當做是一個吉祥物裱得高高的過一生?

    戰爭並不是三國的一切,視殺人搶東西搶女人為最大的幸福最爽的事情,是大多數胡人的猴子腦袋裏麵僅存的欲望,斐潛是一個後世的現代人,難不成回到了漢末三國就反而變成了猴子?

    所以斐潛當下,反而比在後世,考慮還得更多,更為深刻。

    既然比漢代的人更有宏觀上視角的優勢,為何還要落入簡單的打殺之中呢?

    斐潛看著龐統和諸葛亮。

    這兩個人,在三國演義裏麵被稱為龍鳳之才,自然是智慧了得,但是畢竟少了千年的思想沉澱,在某些問題上沒有斐潛視野開闊和深遠,不是龐統和諸葛亮的問題,也不是他們笨,而是原本資訊積累上麵的差距。

    龐統和諸葛亮就像是提著燈籠的瞎子,努力再摸索未來的道路,而斐潛則是站在曆史巨人的肩膀上,毫不費力就看清了曆史的輪廓……

    在龐統和諸葛亮還在考慮農耕的時候,斐潛就已經意識到,當下的危機,也可以說其實是一個機會。

    華夏之所以選擇了農耕道路,這和華夏上古時期的自然環境以及氣候條件等因素有直接的關係。

    在上古部落生活的時代,華夏處於氣候溫暖濕潤、森林草原較多的自然環境之中,這種自然環境,使釆集勞動比狩獵容易獲取食物,並且野生的粟、黍、稻等植物種籽,已經能夠滿足人們一定的食物需求。因此華夏民族在新石器時代早期,就已經確定要走上了農耕的道路。

    起初的農桑,或者說農業的概念,是比較廣泛的,但是在華夏封建王朝之中,農桑的範圍卻越來越狹窄,專指糧食種植,就連研究如何讓糧食增產,有時候都會被批判是,更不用說其他事項了。

    重視農耕,在華夏百姓身上壓上第一塊石頭的,是商鞅。

    商鞅在秦國變法時,明確地提出興農為治國之本的思想。

    五民啊……

    殘酷麽?殘酷。有用麽?有用。正是因為有用,所以後麵就一直用,就沒想過要創新。能用就好了,費力費那心幹什麽?

    ,後來就演化成為了。在這四者關係之中,隻要使民務農,即能得穀,進而安邦富國。這種認識,也正反映了統治者思想的實質,也是思想長久不衰的根本。

    沒錯,重點就是這個小農經濟的思想。

    於是乎,統治者就漸漸的從,轉向了。

    斐潛緩緩說道,

    那麽在這樣的思想下,這一塊上的人,還能得到重視麽?

    人死光了沒事,田還在就成,固步自封也就成為了習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