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042章諫官之職,中正平和(1/4)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9714更新時間:2022-06-14 15:09:59

    基本上來說,說是什麽上中下三策,實際上也就是相對可行,上策大多是理論化極端理想化,下策一般都是太遲緩過於被動,上下之策都是用來給中策湊數的,而鄭玄所謂三得三失也是如此,其實說起來也有些像是為了最後的而鋪墊的,主要的目的也多半是為了指出最後的這一點。

    諫官,這個官職麽,有人說是始於齊桓公設,以鮑叔牙任之。但是也人將諫官的曆史提到了周朝之初的,說這個某其實就是最初的諫官,那麽興周之大保,或者叫做太保的召公奭就應該是諫官之始了。

    但是實際上麽,春秋之前的諫官,大多數都是公卿兼任,沒有獨立出來,對於諸侯王的規勸,上至公卿,下至匹夫,似乎都可以進諫言,也有不少優美的故事流傳下來……

    當然,借的依舊是儒家的筆頭。

    ,主要指以正直之言啟悟別人。諫官之,起初不是給一般的官吏所準備的,而是從頭到尾都是懟君主,。與是諫官將批評諫言上達君主的兩種主要形式。

    秦代設,屬郎中令,漢代沿用,但屬光祿勳,東漢改名為專門負責諫言這一事項。此外麽,所謂光祿大夫、議郎等,以及朝官加侍中、散騎、中常侍等號的,其實也可以諫言。

    諫官的主要職責是麵對君主的,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指出君主的不足和錯誤,兼及議論朝政,此職自漢代始即受丞相領導,多數時間內看著丞相顏色行事,是相權製約君權的重要手段之一,對於此,作為君主,自然多有不滿,畢竟誰也不喜歡一個人專職在自己耳朵邊叨逼叨逼,從年頭到年尾,一年又一年……

    所以從漢武帝開始,就逐漸的拆分諫官,將諫官的職能分化,原本主諫君的,轉化為君主顧問官,主議政的則逐漸反過來成為製約相權的工具。

    諫官諷君王,禦史督百官,但是到了宋代之後,二者合流,並稱,總監政府、百官,對於君主的諷諫職能卻日益萎縮,於是乎宋代君權反而更強,並綿延後世。華夏封建王朝中央君主集權體係,即自台諫合流後逐步成型和完善。

    當然各朝各代都會表示,官員到了一定級別,都可以都可以上書指責君主的過失,甚至還有設立各種銅匣,接收不記名的表章的,但是實際上都不長久,也多有弊端。

    今天鄭玄特意提出來,隱晦的表示當下西京尚書台其實就是一個小朝廷了,而斐潛既然廣招人才,也架設了不少的機構,從軍政兩個方麵來說,都可以算是比較嚴謹和完善的了,可為什麽偏偏不設立諍諫之官呢?在朝中,諫官之設是為了諷諫君王,而在西京尚書台,驃騎將軍大權獨攬,無人可以製約,倘若不設諫官,隨時指出施政過程當中的失誤和缺漏,就不怕辦錯事麽?

    嗬嗬,老子會辦錯事?

    這個自然是斐潛腦海當中第一個冒出來的念頭,但是看著鄭玄,斐潛又意識到當有了這個念頭的時候,其實也離辦錯事不遠了。

    諫官,確實是斐潛之前沒有考慮到。如今一個參律院,一個直尹監,一個負責立法,一個負責記載,然後再加上龐統掌管的司直係統,大體上來說都是針對於百官的,對於斐潛本人的進諫官職,確實是一個都沒有。

    當然整體而言,斐潛現在還是比較開明的,在決斷大事的時候,也經常召集龐統荀攸等人商議,最後才會確定下來,所以似乎也沒有專門設立諫官的必要,同時麽,終究誰都不樂意整天一舉一動都被人盯著,隨時挑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