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195章讀一本書(2/4)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8210更新時間:2022-06-14 15:10:57

    《考工記》上麵記載的是青銅時代,也就是戰國時期的一些工藝,就拿簡單來的來說,青銅合金的冶煉配方一直以來都是決定青銅器最終性能的關鍵因素。衡量某一文明在青銅器時代的金屬冶煉水平,最直觀的標準就是其對青銅合金配方的總結與掌握水平。

    最為典型的,便是在《考工記》之中,雖然記錄了大量當時各種器物製造的工藝流程與生產規範,其中就有對不同器物所應采用青銅配方的記錄,合稱,但是這個麽……

    黃承彥嘿嘿笑了幾聲,說道,

    斐潛點頭,然後說道,

    黃承彥皺起了眉頭,

    何止是流傳,甚至成為了皇室重典。

    斐潛手中的這一本《考工記》,全稱應該是《周禮·考工記》。

    西漢之初,因為《周宮》之中篇佚缺,河間獻王劉德便取《考工記》補入。後來劉歆校書編排時改《周官》為《周禮》,便有了此篇。

    春秋之事,確實是以青銅為主,也就是銅錫合金,可是這個銅錫之間的比例,卻並非宛如之中描述的那樣,以,甚至是兩分金配一分的錫……

    雖然說在華夏冶金早期,也有對於金屬認知不全,鉛錫不分,亦或是在某些方麵上出現錯誤的的情況,但是在春秋戰國時期,經過了上千年的青銅冶煉發展,居於生產一線的工匠不可能會出現這麽重大的紕漏,也不會搞出什麽這麽荒唐的冶金配比出來。

    錫含量過高,就會導致合金發脆,毛坯根本無法進行進一步的精加工處理,也就是頂多用在不需要開刃的澆鑄器皿上,也就是說鍾鼎之器才勉強可用,至於其他所謂刀斧箭矢什麽的,根本就不要想了。

    因此,隻要稍微懂行一點的,看見了這個《考工記》當中的冶金配比,都會覺得可笑,就像是黃承彥,幾乎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問題來。

    隻不過斐潛提出來的第二個問題,才是更為荒謬的事情。如果說冶金配比是第一個錯誤,而編撰《考工記》的人,便是第二個錯誤,錯上加錯。然後後人再以《考工記》來指導約束工匠,便是演化成為災難性的錯誤……

    黃承彥沉默思索了片刻,畢竟這個《考工記》記載的一些東西,是以當時齊國的工藝為模板進行編撰的,所以也不排除齊國故意拿出一些似似而非的記錄來,企圖蒙混欺瞞其他的國家。

    斐潛點了點頭,這也不妨是一種相對來說比較合理的解釋,

    黃承彥回答不出,索性將書丟在了一旁,然後看著斐潛說道,

    斐潛嗬嗬笑了笑,然後問道,

    黃承彥皺眉問道。

    斐潛緩緩的點了點頭,然後看著在工房之處忙碌的這些工匠,緩緩的說道,

    擲地有聲,鏗鏘有力。

    黃承彥愣了半響,看著斐潛,似乎被斐潛的龐大心胸和對於未來的深謀遠慮所感動,深深的點了點頭,

    斐潛沒好氣的說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