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380章:關鍵時刻不能慫(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0160更新時間:2019-01-29 00:21:39

    “昔仲叔於奚有功於衛,辭邑而請繁纓,孔子以為不如多與之邑。WwWCOM惟名與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政亡則國家從之。”——《資治通鑒周紀一威烈王二十三年》

    春秋時期,衛國國君孫桓子率軍攻打齊國,結果大敗。

    新築人仲叔於奚救了孫桓子一命,於是孫桓子想賞幾座城池給於奚以報答救命之恩,但被於奚謝絕。於奚提出的要求是,請孫桓子允許自己在馬車上裝飾“繁纓”,這是一種貴族身份的標識物。

    孫桓子一聽很高興,一分錢不花就能還個大的人情,何樂而不為?但孔子卻不這麽想,他“不如給他多幾座城池,但名位和寶器決不能給。”,因為在孔子這裏,象征身份與名位的馬飾,遠比象征財富的封地更加重要。

    “惟名與器不可假人”這句話其實是出自《左傳》,,“假人”就是“被做假者”,比如“狐假虎威”。原意應該是君主馭下之道,假人嚴重了君主會被架空,甚至臣弑君。

    往更通俗一點吧,華夏文明講求的是名正言順,那麽“名”自然也就顯得無比重要,名可以是名聲,也能是威名,其實就是公理正義,既是道;“器”本來是指一些身份到了才能使用的工具,早前是“大丈夫不能五鼎食,死亦當五鼎烹”,的“鼎”就是“器”之一,而“鼎”可是諸侯才能用的。“器”前麵應該再加上一個“公”字,既是“公器”。

    《周禮官閽人》可是了:凡內人、公器、賓客,無帥,則幾其出入,以時啟閉。

    又有前漢司馬光勸諫西漢文帝:臣愚以為法者下之公器,惟善持法者,親疏如一,無所不行,則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

    有些繞和有些暈,千道萬“名”與“器”從來都不是什麽玩物,名不可輕授,器不可私用,要不一個國家絕絕對對是要亂套,乃至於國將不國或亡國。

    “名”得來不易,不能是自己號稱,要得到認可,才能名正言順。不管是官職或是諸侯,乃至於是王號,不被承認就是“草頭號”,等於是鬧笑話。

    現在當然還不是“草頭王”亂竄的年代,雖自稱王號也比較普遍,可是手底下沒有幾郡之地或十數萬之兵,真沒人有臉稱王。

    帝號就更沒有人胡亂自稱,無關正朔與否的問題,是一種人們對於名號的重視。除開中土皇室有稱帝之外,也就是石勒稱帝,可石虎後麵又自行免了皇帝自稱王。

    話,王就是胡人搞出來的名號,出點就是覺得皇帝當不得,可又不能比大王低,那就幹脆叫王好了。

    劉彥對冉閔的提議聽得一愣神,收起笑容比了個“請”的手勢當前邁步。

    冉閔臉色暗淡了一下,他知道這種事情急不來,調整了一下心情邁步跟上。

    所謂的宮城看著其實沒有半點宮城該有的樣子,除了一條稍微像樣的禦道之外,其餘地方一點都不顯得富麗堂皇,更因為工地太多看著有些亂糟糟。

    要起來的話,冉閔在長安的宮城都比劉彥的要更像是一個王者該待的地方,不提繼承於劉耀時期的宮闕,後麵冉閔也是好好地修繕了一番。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