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441章:漢軍太刻板(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2076更新時間:2019-01-29 00:21:52

    兩支重步兵的眼瞪眼沒有持續多久,漢軍這邊一陣急促的戰鼓聲後,準備上陣的士卒先是齊聲大吼一聲“喝!”,有節奏的鼓點開始被敲響,每一聲鼓點都是提醒士卒應該邁步,形成整齊劃一的踏步聲。WwWCOM

    攻擊起之前,漢軍的具裝重步兵有部分將武器換成了長槍,陣勢的第三排開始就是一些手持盾牌外加手握長槍的人,要是透過盾牌向裏麵看去,會看到長槍是一杆一杆被人夾著在腰部位置,使得隊形看去無比整齊。

    漢軍具裝重步兵身上的甲胄合起來該是有六十五斤,連帶盾牌或是兵器的重量,整體負重絕對有近百左右,他們是由持著塔盾的人排列在最前,推進時是第一排正持塔盾,第二排則是高舉成為一個約四十五度角的傾斜,第三排開始則是高舉平放,隊形密集之下看去就是一麵移動中由鋼鐵組成的牆壁。

    棘津三座在漢宣帝時期修建的橋梁是一種漸進的孔橋,由石料、木材、泥土混合製造而成,它的兩邊顯得比較低,中間位置最高處達到三丈以上,由於橋麵長度太長的關係走著不會有明顯的斜坡。

    漢軍開始有了推進動作,石碣趙軍那邊的龍騰衛士具裝步兵也開始有反應。他們不是待在河灘邊上,是在陣陣蒼涼的號角聲中踏步進入橋麵,擺出的架勢就是要在橋麵進行層層阻擊。

    組成盾陣向前的漢軍步陣推進的度並不快,甚至可以推進的度有些慢,他們每向前推進五十步的時候會短暫停下來調整一下變得鬆垮的隊形,也是在趁機恢複一些體力。

    “注意腳下。”

    “曉得咧。”

    作為前排上陣的並不是重劍士,是來自各自被挑選出來的人。漢軍在組建具裝重步兵的時候十分講究,身高不能低於七尺三寸(東晉1尺45厘米,所以是約18厘米),骨架子要大且強壯,他們平時訓練最多的是體能和步陣,個人的格鬥技巧相反是訓練得比較少。

    走在最前排的七能夠透過盾牌的縫隙看向前方,因為橋梁中間較高的關係看到的是橋麵。他其實是機械地聽從後方的戰鼓的鼓點在邁步,鼓聲一停也跟著停下。

    能夠作為前鋒的士兵一般是選取於膽大之人,與七並排站立的袍澤要按照軍中的法就是銳士。他們是第一批次近身接敵的人,遭受攻擊也絕對是批,對心理的承受力十分高,要不膽的人在看到大批敵人蜂擁而來,心理承受力低很可能是轉身逃跑。

    漢軍早期缺乏有自信的士卒,畢竟他們原來的生活環境十分惡劣,不但惡劣在胡人的任意欺淩下更是談不上有什麽尊嚴,是長期以來劉彥用係統部隊一次又一次給予他們壯膽,再加上他們參戰也一再勝利才逐漸恢複膽氣,甚至是因為不斷勝利變得前所未有的自信。

    在七的視線中,遠處是先冒出敵軍的頭,漸漸身軀才顯露出來。他稍微判斷了一下,己方距離敵軍該是有個一百四十步步左右,下意識就抬頭看向空,視野卻是被盾牌給擋住。

    空有被射出的箭矢在飛躍,看著並不是顯得太過密集。

    三處橋梁之上的前端全是具裝重步兵,他們的最前方到後麵延伸了接近兩百四十步,具裝重步兵後麵才是弓弩部隊。

    “哪怕是強弩,距離三百步對具裝重步兵也不會有什麽殺傷效果。”李均是具裝重步兵的一員軍侯,他麾下的部隊是作為攻擊的前導,本人是待在南岸河灘,邊上是一輛架起戰鼓的車。他看了一下前方的情況,:“看來襲擾作用也是有限得很。”

    強弩的射程遠,它威力最大的距離是在三十步左右,棱形的箭鏃可是能夠穿透三層的重甲,不過沒人會將強弩部隊在敵軍靠近三十步的時候還擺在前麵,那意味著射一次之後就會接戰。而本身沒什麽近戰配套的強弩兵,他們在麵對近戰兵種的抵近時必然會被大肆殺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