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472章:素質不行,地形來補(1/4)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2182更新時間:2019-01-29 00:21:58

    蜀道難,難於上青。

    益州是一個多山多嶺地形,大山遍處難有可以立腳之地。多山造就了眾多的山穀,哪怕是當地人都不清楚哪一個穀道能夠暢行,又是哪一個穀道會被阻擋去路。

    山是多石的山,許多山的石頭是裸1露在泥土之上,一些石頭甚至看著很大並且奇形怪狀,更有好像稍微一觸碰就會掉下山的巨石,偏偏無論怎麽碰巨石就是掉不下去。

    從關中進入關中的路其實還算好走一些,桓溫所率的漢軍計劃中是走秦時開辟的舊道,一路走連雲棧道,另一路走褒斜道。

    連雲棧道是秦惠文王嬴姓、趙氏、名駟伐屬時期建立,當時的秦國丞相張儀和秦軍大將司馬錯就是率領秦軍從連雲棧道南下,先入漢中再攻蜀地。

    褒斜道早期就存在,到了秦惠文王時期進行一定的擴建和修繕,主持人是當時的秦國丞相張儀,後麵還發生一件比較出名的事情,那就是範睢入秦走的就是褒斜道,後麵範睢一朝有權就任性還專門對褒斜道進行加工。

    不管是連雲棧道還是褒斜道,事實上到了楚漢相爭時期就被燒掉,背景故事可以從“劉邦燒棧道”裏麵找,一直是劉邦出川期間棧道才又進行修建,也可以從“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故事裏麵尋找到相關信息。

    劉邦成功出川之後,為了聯係蜀地、巴地、漢中和關中的聯係,沒有荒廢掉對幾個棧道的維護,一直是到西晉時期棧道都還能使用,像是李氏成漢、楊氏仇池拉人建國也是借用幾條棧道從關中遷徙人口。

    兩路漢軍是在細雨蒙蒙中出發,全軍身穿蓑衣和頭戴鬥笠,士卒的身影從山的這一頭一直連綿到不知道幾座山的那一頭,一路上遭遇棧道斷裂之處還得停下來修複,行軍的速度並不快。

    棧道的很多地段就是依靠著懸崖,期間更是有不少的河與溪,稍有不慎不是掉落懸崖就是跌入流水,因為過去狹窄的關係自然不可能驅趕馬車,輜重是由人背和牲畜駝。

    兩路漢軍的行軍速度都不快,走了二十多雙方的前鋒在棧道的交匯點相遇,他們麵對的是早就做出防備姿態的李氏成漢守軍。

    李氏成漢的第一個固守點就是在連雲棧道和褒斜道的交匯點。棧道到了這裏實際上已經不再是懸崖峭壁或是臨近河、溪,是從高處直接進入穀地,兩邊是青綠色的茂密叢林,穀地看去狹窄且山體看著傾斜度很高,的確是一個固守的好節點。

    剛剛到來的漢軍是有四千左右,他們一眼看去看到的是一座用石頭砌成的關城,高度該是有個兩丈左右,看石頭的顏色關城該是修建不久,城頭之上飄揚著李氏成漢的旌旗,站立著密密麻麻的士兵,耳朵裏聽到的是發顫的羊角吹號聲。

    穀地寬度有限,並排而立的人數難以超過一百,那麽也就是道路一次隻允許不超過百人並排衝鋒而上。

    不但是顯得狹窄,地麵看著也是不平整,眾多大大的石塊和細細的石粒堆滿了路麵,想要組成嚴密陣型的難度也不是一般的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