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488章:“漢軍敗了,追擊啊!”(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2316更新時間:2019-01-29 00:22:02

    姬周滅殷商時期,殷商很多王公貴族在戰爭中並沒有被滅,姬周同時也無法完全消滅殷商的那些王公,導致殷商的許多王公被分封的諸侯國其實還是存在。

    下局勢趨於明朗之後,殷商的很多諸侯國是直接改換大王旗歸附於姬周體製之下,也就是姬周就像是一個大領主,姬周分封與殷商的殘餘勢力成為接受號令的領土。

    並不是所有殷商諸侯都在下大勢明朗之後歸附到姬周體製之下,之後春秋時期的楚國就算是殷商的後裔諸侯國之一。楚國是在春秋時期由當時的諸侯霸主晉國帶領一幫弟打服,此後楚國才被納入姬周的諸侯國之一。

    除開楚國之外,殷商最後一任國王的叔父箕子也是外出,箕子帶著部眾一路向東北而去,消滅了當時的一部分東夷建立朝1鮮。箕子建立朝1鮮這個國家得到姬周武王的承認,可是此後接近一千年的時光中是遊離於外,是一直到西漢孝武皇帝劉徹時期箕子朝1鮮才重新被中原皇朝納入統治範圍。

    類似箕子朝1鮮的例子其實挺多,比如一直維持到西漢時期被漢帝國吞並的夜郎國、哀牢、滇國也算是殷商的殘餘後裔和當地蠻人共同建立的國家。

    早在殷商時期就有舊例,庾氏門閥還是從一些典籍中查閱看到。

    庾氏門閥所不知道的是,並不止殷商末期的政權更替才發生這種時期,東漢末期、楊隋末期、李唐末期、南宋末期……很多皇朝即將覆滅的時候,很多華夏苗裔其實也是選擇外出。大部分是直接被當地的民族所融合,比如中原每到戰亂時期就有大批人漂洋過海抵達倭列島的那些就被融合。有些彪悍的移民遷徙到了某地則是成為統治者,例如趙宋時期陳家統治的大越。

    現如今的年代,因為西晉的崩潰也讓華夏後裔分離出去不少,拿高句麗和百濟為例子,兩個國家中的漢家遺民數量其實非常多,甚至可以是那些遺民給兩國帶去了相當多的文化,而這些文化反而是在中原失傳。

    張氏所建立的兩國也是其一,張氏政權占領著涼州,可是張氏涼國一直不斷地在向西域那邊開拓,庾翼觀察很久發現劉彥對於張氏有著不少的好感,揣摩出劉彥其實很樂意看到同為華夏的苗裔向外進行開拓。

    謝安無法幹涉庾氏一族的決定,他表示一定會將庾翼的意思進行轉達。為了慎重其事,也是茲事體大,他要求庾翼親筆寫下一封書信,書信上麵還要有庾氏一族的家主印章。

    庾翼沉吟了很久,他拜托謝安幫忙隻是在進行試探,畢竟對於劉彥的想法僅是猜測,不是十拿九穩的篤定。後麵,他還是親筆寫下書信,既然要寫就寫得更加清楚和明白一些,結果是用了三張絹紙用了近乎於兩千字才寫完。

    漢國今年的述職還沒有開始,到冬至期間中樞才會讓在外的文官武將分批回去述職,謝安隻能是等待那個時候將庾翼的親筆信轉呈給劉彥。

    “應該是來得及的。”庾翼的是漢軍南侵沒有可能在秋季就將東晉朝廷滅掉,他吃飽喝足正事也幹完,站起來灑脫地行禮:“翼不好長待營盤,不如就此告辭。”

    謝安回禮無言地看著庾翼,一直是等待庾翼離去才又重新屈膝跪坐下去。

    淮南這片區域到秋季的時候會時不時地來一場或大或的雨,每次維持的時間最短是三,最長的時候一場雨能連接下至少半個月,就是因為這樣淮南才會是一片水網密集的區域。

    位處淮南的漢軍和晉軍每都會進行大試探,戰事頻繁規模卻是不大,就是在大大的試探和打打停停中,徐正等來了建康那邊收集的情報。

    “謝石確實是受到了來自建康的壓力。”條攸麵對軍帳裏將校的目光注視,緩慢地:“有消息稱,直接給予壓力的是褚裒。”

    關於是不是要接受謝石的會獵邀請,答不答應,答應後該有什麽附加條件,不答應又該是怎麽樣,汝陰這邊的漢軍將校幾乎每都會探討一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