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509章:小朝廷之亡(二)(1/4)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3044更新時間:2019-01-29 00:22:06

    吾,名為羲之,出身琅邪王氏。

    吾,自幼受家族長輩諄諄教導,於幼年之時便因書法而揚名。七歲之時,忠於帝事,遵命行書於木,木削三層而有墨,因得盛讚。

    吾,後得文成公(郗鑒的諡號)所重,娶妻郤氏女璿。

    世人皆知吾書法無雙,傳達下卻是因“東床快婿”一事。

    吾,深愛吾妻,卻不喜下人議論東床快婿,每聞之皆內心甚惱,世人卻作為美談,著實萬分苦悶。

    琅邪王氏出身,吾不必為衣食住行而苦,卻須擔負重振家族之重任。琅邪王氏興盛一時,曾有“王與馬共下”一,此卻是吾王氏之災難。

    自吾堂伯父(王導)仙逝,琅邪王氏連番遭受苦難,幸有兩位叔父(王廙和王彬)主張韜光隱晦,琅邪王氏免除魚死網破之局,吾族仍然佇立國朝。

    正所謂“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與之,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道則不然,損不足,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下?其唯有道者。”,吾深以為然,何事可長久,何家有長興,唯有損不足與奉有餘。

    吾所願者,非以書法傳世,亦不作逍遙詩人之想,私已能力所及庇護一方黔首。再願,上庇佑家族可長久。

    然,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一己之私何其難也。吾不得已肩挑重擔,遊走汙穢朝堂,觀國朝日漸艱難,卻無救世良方,何其難也。

    初聞北方有漢部,吾以為實是中原遺民奮起於胡虜之境,類乞活軍行求活之舉。

    再聞漢部,吾方得知以占一郡之地,彼之首領假借先漢後裔之名,行招搖撞騙之舉,做惑亂人心之事。吾竊以為,為求活而奮起值得感歎,假借先漢後裔血脈,則著實不當人子。

    何時起,招搖騙子得占一州之地?吾實不知胡虜何時衰弱如斯,隻愕漢國之名又現。吾深不解,豎子當不知以漢之名不可輕易,實引朝廷忌諱,又將招眾胡敵視?

    吾所知者,國朝視作胡虜無能,願再行北伐之舉,以忠成公(庾冰的諡號)為主,眾家尾附,卻遭大趙王(石虎)聚眾百萬所驚,北伐之事行到半途步入終。

    北伐中原為吾輩畢生所願,奈何吾不知兵事,慎言之下不曾有所諫。

    再聞偽漢,吾已知行泰山祭祀之事,吾視為亂下之因,國朝必將以王師伐之。王師北伐之事再起,先忠成公統兵取三郡之地,後國丈失地喪師,吾實乃知非胡虜無能,實是偽漢兵鋒犀利。

    國丈失地喪師被俘,忠成公仙逝以(庾)翼更替,吾知國朝當要責難庾氏,感慨世事輪回,庾氏當有王氏之難,不想庾氏剛烈如斯。

    時逢所憶,吾便想庾氏或將為患,與桓、謝二氏合眾連同打壓隻為免除後患,未料翼行非常事,悔當初未行雷霆手段,以至有今日之禍。

    ……

    王羲之乘坐於馬車之上,周邊是披甲武士護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