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535章:堪憂的征途(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2214更新時間:2019-01-29 00:22:12

    使用正常的貿易手段從林邑國和扶南國交易糧食是一個不錯的主意,之前東晉朝廷無有缺糧之虞,正是能夠從南亞獲取廉價的糧食,糧食貿易最興盛的時候每年的交易額超過百萬石。

    不止是東晉朝廷有從林邑國或是扶南國貿易糧食的曆史,更早期的時候孫吳就知道西南半島不缺糧食,孫吳每年也是會從林邑國或是扶南國購買大批的稻米。

    要清楚的知道一點,東漢末年時分,交州刺史是所有諸侯當中最富有的一個,可惜的是士燮所待的西南和中原的交通非常不方便,再來是沒有多少適用於海航的船隻,問題是哪怕這樣都還能運輸不少糧食交好當時的荊州和揚州。

    交趾這片地方盛產糧食是在西漢就被發現的事實,西漢當時一直向西南半島擴張,為的就是在清繳嶺南三郡的時候獲取足夠軍糧。西漢的軍隊在西南半島的擴張遭遇到的隻是自然環境的限製,除開氣候之外還有那條連綿千餘裏被稱呼為長山的山脈。

    西南半島不缺糧食的事實不知道是為什麽被中原王朝忽視。這種忽視是到了什麽地步呢?到了明初時期,胡惟庸用占城的稻杆蒙朱元璋是賜祥瑞。到了野豬皮的“我大清”康熙年間,還有官員拿南洋的稻杆來謊稱祥瑞。會發生這種事情非常操蛋,隻因為南洋的稻杆要比華夏大地更粗更大,偏偏那些皇帝都忽視了稻穗結果的多寡,隻去看稻杆了。

    身為漢國的將校,伏偉卻是將和平方式的貿易想都不想直接無視。

    現如今的漢國軍事力量無比強盛,麵對不服直接就是開幹,對上凶悍的胡虜都沒有慫,跟著西南的那些土著怎麽可能會慫。

    “孫吳與偽朝,疆土被蠻夷侵占,竟然能忍下來?”伏偉表示不能忍:“大漢不是孫吳,更不是偽朝,斷然沒有委曲求全的道理!”

    袁芳長久沒有回去主大陸,僅僅是知道一些隻言片語的信息。他所知道的是,漢國現如今還在多線作戰,北方與石羯趙國和慕容燕國已經打了六年,南方清剿各地的戰事也沒有停止,似乎關中也在進行開戰?

    孫吳會慫,是他們麵對強盛的曹魏軍事壓力,很難在西南半島大舉用兵,國內的青壯大部分常年當兵,缺失勞動力又想獲取西南半島的廉價糧食,無視掉林邑國是叛臣自立,也選擇性忘記扶南國長久不朝貢的事實。

    東晉朝廷的境遇與孫吳差不多,北麵有強大威脅,國內世家當道。兩者不同的地方就在於,東晉朝廷將中原丟就丟了,西南半島些許疆土又算得了什麽,隻要能夠享樂,咱就窩著不想去光複什麽失地。所以了,不管是西晉還是東晉,當之無愧就是華夏曆史上最大的汙點,不止是首創胡人統治中原的曆史,還有國家艱難時刻的享樂氣氛和不思進取。

    “本將決議……”伏偉瞅了瞅外麵的雨勢,捏了捏下巴,道:“以海上艦隊優勢,首先對沿海展開攻略。”

    武定肯定道:“蠻夷沿海村落不少,幾個重要城池亦是靠近通海河流。”

    現在的華夏南方,水係交錯縱橫,導致的是水線交通比陸路交通方便。

    西南半島比華夏南方的水係更多,內陸連接海洋的河流就更多。因為西南半島植物茂密的關係,大船自然是難以深入內陸,可是舟並沒有太大的限製。

    “若是如此,應當進行一些必需的準備。”袁芳是降將出身,覺得不妥也不敢多言,但一些話不得不講:“此地常年多雨季,時常處於濕潤氣候,鐵器極易生鏽,皮革遇水也會膨脹腐爛或是發黴。再則是,密林多蚊蟲和毒物。”

    起來可能有點搞笑,但在西南半島使用青銅還真的比鐵製品合適,有鑒於此東晉朝廷在交趾的駐軍常年特地準備了一批青銅兵器,能不選用鐵甲和皮甲的時候也絕對不穿。

    艦隊已經開始在卸貨,看忙碌的士卒少有身穿鐵甲的身影,一眼看去也就是身穿夏季戰袍。他們卸下的貨物中,中草藥占了絕大多數,除此就是大量的藤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