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09章:滅燕之戰(一)(1/4)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2316更新時間:2019-01-29 00:22:31

    冉閔以驃騎將軍的身份來作為渡河首戰之將,除了他本人的極力爭取之外,無法排除有劉彥那種“開門,放冉閔”或是“關門,放冉閔”的惡趣味。

    當然了,沒有絲毫侮辱冉閔的意思,劉彥的這種惡趣味與所有穿越者一樣,建立勢力並招攬著名曆史人物,喜歡過度使用那些曆史名人。無非就是那些人“經過”了曆史的考驗,能力上麵毋庸置疑。再來就是,驅使曆史名人真的對於穿越者有一種難以述的成就感。

    四條搭建起來的橋梁,它們的寬度普遍在六丈左右,因為本身就是由眾多木樁並裝起來的木排帶有十足的浮力,下方並沒有放置舟或是船隻,隻是木排與木排之間除了釘裝滾木,也用鐵鏈進行相連,除此還有大量的船隻提供拉扯之力。

    陣陣“嗚嗚——”的號角聲被吹響,處於河灘附近的眾多步騎開始向丘水靠近,他們會分批從浮橋進行過河。

    早就過到丘水東岸的漢軍,他們之前已經得到後續部隊將會過河的通知,擺出了防禦姿態。

    “聽還是會劇烈晃動,可不要粗心大意掉落下水。”冉閔並沒有一馬當先,是停在了一條浮橋的邊上:“聽聞還要建造一條固定的橋梁?”

    連冉閔都是一知半解,劉猗又哪可能知道更多?

    單是四條浮橋肯定不夠,畢竟光是匯集在丘水西岸的漢軍就多達八萬,哪怕是時時刻刻都不停止的過河,八萬人用上兩三一點都不會顯得過份。漢軍對輜重部隊的依賴程度不高,可還是要有隨軍的一些輜重部隊,他們怎麽過河也是一個關鍵,至少浮橋絕對受不了數量眾多的馬車一塊堆上去,因此輜重還要等過河部隊打開局麵才用船隻來運輸。

    按照劉彥的布置,丘水這邊的橋梁至少需要三十條左右,先建起來的四條僅是為了讓更多的先頭部隊過去。

    為了更快速地讓部隊過河,也是劉彥必須知道自己的借鑒能不能成功,那四條浮橋才會是使用最新技術,但材料也真的是準備了那麽些,後麵的橋梁是需要用到舟船作為浮力。

    華夏地區的水係眾多,相當多的水係其實是沒有建設橋梁,一般情況下就是依靠渡舟,劉彥很清楚那些水係是給交通帶來了麻煩,有意在全國的水係加大對橋梁的建設,尤其是在一些有人居住的區域,不過這會是一個很大的工程,不是一時半會能夠成型。

    目前對於漢國最緊要的水係是長江和黃河。

    長江那邊是有建設有不少的橋梁,但隻有棘津才算是一座符合規格的橋梁,其餘地方的橋梁遠遠比不上棘津。

    黃河這邊則是沒有類似於棘津規格的橋梁,甚至可以在漫長數千裏的河段,所擁有的橋梁數量少到令人發指的地步。

    站在國家的角度,越是重要的水係就應該更加緊兩岸的聯係,不管是在什麽年代都是如此,要不然會造成一種一水相隔卻是兩個世界的現狀,中原王朝屢屢出現南北分治,恰恰就是因為不成型的交通造成險,形成了互相對峙和割據的空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