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22章:腳踩江南之地(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1742更新時間:2019-01-29 00:22:34

    作為一名君王,劉彥雖然時常率軍出征,可是那麽多年來還真的沒有進行過疆域巡視。

    當前的歲月可不是以後,華夏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嬴政,橫掃八荒六合之後頻繁出巡,隨後漢室早期的皇帝也不是一直窩在皇城,除開那些年幼登基做了沒多少年皇帝沒成年就駕崩的,也就是到了孝靈帝劉宏才一生沒有出過長安。

    其後,也就是曹魏、劉蜀、孫吳並立期間,三方的最高統治者時不時就會巡幸一下地方,甚至是到了司馬一家子篡位並再次統一中原也保持巡幸地方的習慣。

    每一個強盛的王朝,皇帝絕對不是生於皇宮死於皇宮,多多少少是會有巡幸地方的舉動。隻有到了每個王朝的末期皇帝,才真的是生於宮城死在宮城,一都沒有踏出宮城範圍之外半步。

    曆代皇帝在培養自己的繼承人時,除非就是一個立起來當靶子的太子,要不然肯定是會創造機會讓太子經常外出巡視。畢竟隻要頭腦不昏聵都該知道一點,一直處在一個圈子,沒有親自去看過圈子外的事物,那也就隻能聽到別人想的,皇帝絕對不願意自己的繼承人是一個籠中鳥。

    在培養繼承人上麵,可以漢室的皇帝最為血腥,通常是拿宗室的諸侯王來下手,先漢的幾代皇位繼承人都有弄死過親戚的例子,最差的也會被設計著弄死一些勳貴。等待漢室的皇位繼承人不再對親戚或勳貴下手,是對著黎民百姓盡情剝削,事實上漢室也走向了衰弱。

    自東漢朝廷被滅,後麵桓溫又是在長江以南大殺特殺了將近三年,必要的人口遷移也沒有落下,南方在被納入漢國統治之後隻有一片的血色和哀嚎,劉彥是有必要過來宣威也是展現自己的仁慈。

    清理腐朽的世家……好吧,其實就是弄死那些冥頑不靈的家夥,一方麵是為了安穩需要,更多是清除掉更多原有的利益既得者,好讓新興的利益集團能夠扶持和補充進來,曆朝曆代都是這麽過來的。

    漢軍的開疆拓土太迅猛,有相當多的地方是完全的地廣人稀,劉彥的龍興之地青州都在不斷向外遷徙人口,又怎麽不會將長江以南人口密集的地方進行分流?

    長江以南的人口遷徙大體上還算順利,那是建立在眾多世家被滅的威懾之下,再來是相當多的人口原先屬於被隱匿的奴仆,另外就是那些沒有土地的百姓。

    “南方遷徙的人口有五成左右是被前往巴蜀之地。”蔡優這個治粟內史是主持遷徙人口的劃分以及安置,他含笑:“巴蜀也是屬於南方氣候,不會有太多的水土不服現象。因為走的是水道,路途的糧食消耗並不多,也沒有出現大規模的疾病減員情況。”

    漢國從長江以南進行遷徙的人口總數多達兩百三十萬,其中建康就被遷出六十萬人,其餘大部分是揚州所在的人口。

    巴蜀自古以來的人口就不多,屬於漢家苗裔的就更少,先是在三國並立的時候被消耗掉一大批,等待司馬一家子重新一統漢家苗裔的人口也沒有增加多少。

    後麵,氐族人李雄在巴蜀之地建立政權,氐族、羌族和雜胡倒是湧進去不少,本地的巴人日子好過了很多,西南山區的南蠻也出來了一批,結果是讓漢家苗裔的生存空間更少。一直是到李氏成漢被滅進行人口統計,偌大的梁州以及益州漢家苗裔才二十萬不到。

    漢軍在巴蜀長期進行征剿,由於巴蜀的漢家苗裔不多,被清算的當地家族甚少被株連,頂多也就是按推恩令慣例進行分家,再解放眾多的奴仆,被漢軍帶著針對非漢家苗裔。

    “如果不計較學幾句漢家就自己是漢人的那些家夥,巴蜀現在基本沒有異族了。”徐正其實很不滿意民族政策的模糊性,但做到太尉的官職也清楚那是必要的國策:“相當一部分的氐族、羌族、巴人是退往到了南蠻的山區,當地駐軍正在將他們往馬兒敢的方向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