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27章:實用之學(1/4)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2188更新時間:2019-01-29 00:22:36

    《蘭亭序》有許多的名字,如《蘭亭宴集序》、《蘭亭序》、《臨河序》、《禊序》和《禊貼》,是王羲之為謝安、孫綽等等四十一名軍政高官各自作詩,王羲之為他們的詩寫的序文手稿。

    蘭亭是在會稽的山陰,王羲之書寫《蘭亭序》的背景並不簡單,是王氏身為長江以南的第一門閥的風光,才會使在修禊的節日裏有那麽多人前去蘭亭。

    劉彥並不知道王羲之書寫《蘭亭序》的時間,也不清楚是有什麽背景故事,看到那麽多人圍著觀看王羲之揮灑筆墨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著名的《蘭亭序》,然而事實上王羲之並不是寫《蘭亭序》。

    “是複寫《逸民帖》。”呂議特地讓人過去看情況,得到回複理解報告劉彥,後麵道:“王羲之被稱作南方第一書法家並不為過,其人擅長草書、行書以及楷書,萬金難求一帖。”

    所謂的帖並不是請帖那種款式,其實還是一種傳統的卷軸,有皮軸或是其它的可卷材料來作為底,再將寫字的紙張裱黏起來,十分便於保存。

    劉彥知道的是,王羲之不但是東晉時期的第一書法家,還是華夏曆史上的第一書法家,第一的稱號沒有任何爭議。

    曆史上的書法家並不少,尤其是以東晉時期的書法家最多。在東晉時期稍微有些名氣的人皆有一手好書法,世家子要是不會一手好字根本進不了名流圈,有一手好書法也容易獲得上官的賞識,概因東晉就是這樣的社會風氣。

    王羲之的《逸民帖》是《十七帖》其中的一部,他目前隻書寫了《郗司馬帖》和《逸民帖》,其餘並沒有被創作出來,因此《十七帖》這個總匯名稱其實是還不存在。

    《十七帖》的創作時間是從公元三四七年到三六一年,總曆時是十四年,全部都是以草書的形式來進行書寫。

    《逸民帖》的字並不多,通篇隻有三十九個字,王羲之寫完之後,《逸民帖》沒有多久就被呈送到劉彥這邊來。

    “嗬嗬,這位大書法家隻想要行樂於山水之間。”桑虞並不去評論書法,的是《逸民帖》裏麵王羲之一些隱世的內容。他見劉彥臉上表露出明顯的喜愛,不再給王羲之上眼藥,是:“此帖乃是王羲之致於周道和。”

    道和是表字,其人叫周撫,是東晉朝廷的一員將領,曾協助王敦叛亂。王敦敗後逃亡,後來獲赦免並再度入仕,出鎮襄陽,中後趙郭敬循環浴馬計退兵,被免官。

    現在的“帖”就是信的一種,名人之間的互相往來不叫信,是遞帖。後麵這種習慣被保留下來並出現演變,比如某某誰要去誰的家,按照禮儀是應該先呈上拜帖。而拜帖的格式有自己的講究,不是直接寫某某誰求見哪個主人家,需要寫上自己的家庭背景和官身又或是有過什麽著名事跡,甚至需要創作詩詞。

    拜帖的存在還有一個意義,那就是讓主人家看看拜訪者寫的字是怎麽樣,陌生的拜訪者沒有名聲寫的一手好字也能得到主人家的接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