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79章:來自不同文明的碰撞(1/4)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2446更新時間:2019-01-29 00:22:47

    來自倭列國的仆從軍本就是炮灰,能用的時候自然是要用上,司宏壯給予仆從軍的命令是一衝到底。

    衝鋒自然也講戰術,並非是亂糟糟地亂衝,數千仆從軍呐喊著奔跑,對上的是早有準備的笈多守軍。

    笈多一方的的確確是對漢軍的反撲早有準備,是從心理上到行動上,他們雖然在漢軍的襲擾下無法建造多麽強大的防禦工事,卻能擺上必要的拒馬以及構建障礙物。

    漢軍那邊的弓弩手在發射,笈多一方的長弓手自然也沒有閑著,兩個陣營的遠程部隊無法射到對方,卻是能夠射到對方的近戰肉搏兵種。

    戰場之上箭矢互射,空幾乎要被密集的箭矢所遮蔽,每時每刻都有人中箭倒地,慘叫、哀嚎、呻1吟從受傷的人嘴巴裏發出。

    犬郎如願地再次踏上戰場,隻是這一次不再身穿竹甲。他以及經過軍功核實,成為一個歸化民,雖然依然還是屬於仆從軍序列,卻從漢軍那裏得到一件皮甲以及一柄戰劍。

    此時此刻的犬郎就是身穿漢軍製式皮甲,手裏的家夥也是一柄漢軍製式戰劍,還因為他成了漢國一民搖身一變成為仆從軍的一個頭目,帶著麾下的近百仆從軍奔跑衝鋒。

    頭目自然是要有點不同,就在於他們背後會有一杆旗子,所屬士兵就是辨認旗幟知道頭目在哪,不用有其它的理會,隻要跟著頭目就行了。

    毫不誇張地,倭列國是一個移民國家,列島之上的高層基本是外來人員,他們吸收和保留了相當多的外來文化,其中就包括先秦文化。

    先秦時期,戰場之上的軍官也會在背後插著旗子,用不同的圖案來區分建製,使同建製的士兵不至於跟丟長官。這種習慣一直到西漢時期還被保留(可查閱劉徹在上林苑閱兵的資料),到王莽的新朝之後倒是沒再那麽幹了。

    倭列島會將這種習慣一直保留到近現代的明治維新才被廢棄,所以後世總能在影視作品和一些遊戲裏麵看到倭軍的一個特點,那就是軍官頭目總是會在背後插著數量不等的旗子。

    箭矢亂飛的戰場,身在其中的將士能不能活很多時候是看運氣,再警醒的人也會因為一時的失誤而被射翻,就是時刻警惕的人也會在某個時刻被一發流矢結果掉命,犬郎的運氣很好,他就親眼看到一發箭矢向自己射來,沒反應過來之前卻有一個仆從軍跑得太快擋住箭矢,該名仆從軍自然是中箭向前摔去,他則是被驚了一下毫發無傷。

    “子萬歲!”

    “*≈ap;*≈ap;……%……%¥”

    兩個不同的戰號被高喝而出,雙方的近戰肉搏兵種發生了碰撞,那是兩股洪流一刹那間的互相衝擊,不同陣營的士兵相撞是以揮動武器作為開端,戰劍、戰刀、長槍的鋒刃破開了衣甲,皮膚裂開兵刃入肉,如花的鮮血隨著兵器的進入肉體而綻放。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成為一名上國人的關係,犬郎覺得自己變得非常武勇,手裏的戰劍已經捅死兩個敵兵,卻是連挨上一下都沒有。他保持著幹掉對方就會割取首級的良好習慣,不到那是他,是每一個仆從軍都會在殺死敵兵之後割取首級懸掛在腰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