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83章:天國上朝的臉麵(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1770更新時間:2019-01-29 00:22:49

    當今時代是以冬至的到來作為新一年的開始,翻閱新的篇章則是以日曆的正月為起點。

    按照道理來講,冰河時期沒到冬季之前就會開始下雪,元朔八年(公元三四九年)卻是出現了反常,東北區域匯報到中樞的信息是隻下了幾場雪便停止,代郡和雁門郡的匯報是幹脆就沒下雪,北疆都護府(草原)匯報的信息倒是有下大雪。

    靠近西域方向的西北雪也是下了一場就沒再下,有相關信息表明西域隻是下了幾場雪。

    關中到東至之後依然沒有下雪,甚至連雨都沒有下一場,幾條河係的水位出現下降趨勢。

    北方各地匯集到中樞的一切信息都在表明一點,今年的氣候反常現象非常明顯,猜測中的旱災已經顯露端倪。

    南方匯報向中樞的信息倒是令人鬆了口氣,東部以渤海郡為線,中部以魏郡為線,一直到滎陽郡和巴蜀之地,該下雪的地方依然有下,哪怕是有些地方的雪比往年少,雨卻是要豐足一些,尤其是潁川郡、琅邪郡、南陽郡以南氣與往年一樣。

    “至少今年的南方沒有什麽不同。”紀昌最近向臨時宮城跑得很勤快,除了對全國各地的氣候進行匯報,還有關於建設兵團的組建:“各地百姓並無抵製,相反非常配合,建設兵團已經逐步成型。”

    到元朔八年,漢國正在進行的戰爭已經一再減少,除開針對阿三的入侵之外,也就是中南半島和東北還有局部戰爭。

    中南半島的戰爭主力是各家族,正規軍隻是作為壓陣的存在,一直是在向更腹地的地方進軍。另外梁氏和陳氏是按照要求向他們所在殖民地的位置向西北擴張,艱難地翻山越嶺不斷迫近驃國(緬族)。

    東北戰爭是對燕之戰的後續,主要交戰點已經推向遼河,漢軍最前沿的前進基地都建設到了密林(大1慶),再往前就是一望無際的樹林(不是大、興安嶺)。

    與之往年相比,元朔七年之後漢國的軍事動作已經算非常,幾個方向總合起來動用的常備軍隻有四個,包含郡縣兵和仆從軍,用於局部戰爭的總兵力也就是二十萬人左右,其中仆從軍的數量最多。

    “我們一直在將半島的人口往中原腹地和東北遷徙,中原腹地主要是加入到兩條國道的建設,東北則是在開墾大平原。”紀昌的東北平原是後世的遼河平原,那裏目前是絕對的蠻荒區域,無論幹什麽都是需要從頭開始:“對於遼河平原的開墾,預計兩年之內就能夠得到成效。”

    原先高句麗、百濟、新羅的總人口數量應該是有個四百五十萬左右,除去適齡女性和孩童之外,可作為勞動力的數量有個一百七十萬。這一百七十萬人口隻是一個粗略數字,遷徙過程中必然是會出現損耗。

    “已經到位的奴隸,東北合計為四十六萬,遷往中原腹地為七十二萬。”紀昌到這個還是可以驕傲一下,當前時代百萬人口的遷徙能夠在一年之內到位,真的就是一件很有成就的事情:“就是……死掉的奴隸不少。”

    四十六萬再加上七十二萬合起來也就是一百一十八萬,與之前統計的數字相差了五十二萬。這五十二萬肯定是有些還沒有到位的人數,必須的是死在遷徙路途的人也絕對少不到哪去,就是需要奴隸全麵到位之後才能有個準確的數據。

    “兩年?”劉彥根本不在乎死了多少半島奴隸,他問道:“所謂的會有成效,是開墾多少畝?”

    “最保守估計,不會低於五十萬頃。”紀昌給出了一個相對有把握的數字,後麵見劉彥眉頭挑了挑,補充道:“那片區域的山林多有野人,需得軍方進行肅清。”

    東亞的東端的確是長期生活著一批獵人民族,曆史給予東亞東端獵人民族的命名是通古斯,他們主要以捕獵和采集作為生存手段,人種上麵相對駁雜,有黃種人也有白種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