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08章:首重關中(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2000更新時間:2019-01-29 00:22:55

    其實也不是什麽文武之爭,是漢國從大規模戰爭中停頓下來的一種“陣痛”,比如想要建功立業的軍方失去了自己的舞台,一時間心裏落差難以平複,再來就是管理民政的人一再強調一國內政,惹得那些本來就失落的武人心生逆反。

    都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軍隊要耐得住寂寞啥啥啥的,可隻要成為軍人的那一刻起,誰不是有一顆報效國家的心,一日複一日地訓練再訓練,等不來發揮自己作用的機會,對國家和民族當然是好事,可對於軍人就真的難免失落了。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漢軍真的都是在進行大規模的戰爭,十三個常備軍團常年不是在戰場,就是在前往戰場的路途上。那個時候就是武人最幸福的時候,他們有足夠的舞台來表現自己,抓住機會就能封妻蔭子。

    對燕之戰後,漢國對外戰事規模一再下降,針對慕容鮮卑和拓跋鮮卑殘餘的僅是兩個常備軍,西北部鎮守原來張氏涼國的隻有一個常備軍,對付西麵羌族、氐族殘餘也隻是一個常備軍,處於中南半島幹脆就隻有一個常備師,要是後麵沒有入侵笈多王朝,差不多是九個常備軍處於趴窩階段。

    “軍隊要是長久不作戰會失去血性。”徐正並不覺得自己是在無病呻吟,對同樣是軍方一員的謝安也沒有什麽好隱瞞:“僅是一年不到,雖武備和操練沒有荒廢,長期沒有動彈的幾個常備軍真的出現戰力下降的現象。”

    那並不難理解,再精銳的部隊也無法時時刻刻保持自己的戰鬥力,部隊有一段時間處於平和時期之後,將士難免是會心理鬆懈下來,延伸到的就是方方麵麵。

    再來是,漢國要應對大麵積災,短時間內難以大動幹戈,還有建設內政的呼聲太大,導致連軍方都認為自己難再有表現自己的空間,作為軍隊那種需要保持的警惕和求戰心一旦被消磨,僅是依靠訓練基本沒有太大的作用,需要的是拉到戰場再見見血。

    謝安還是比較支持建設內政的呼聲。會有這樣的思想挺簡單,他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武將,對於怎麽治理國家也有自己的理解。

    一個國家的武力是建立在有充足後勤的基礎之上,也就是國家的國力才是軍隊武力的保證,沒有充足國力的國家哪怕是武力能夠鼎盛一時,不是在瘋狂中走向毀滅,就是國家因為民不聊生陷入動蕩。

    跟隨劉彥崛起於微末的大都數人並沒有一個良好的出身,相當多的人並沒有接受過良好教育,他們成了一國大臣是會進行一些知識“補習”,可是很多知識真不是靠“補習”就能搞明白。

    像是徐正,他一直以來的經曆就是不用為軍隊的後勤區苦惱,隻要想著怎麽率領軍隊戰勝敵人獲取勝利就足夠了,哪怕是知道糧秣的重要性,也不會去深思軍隊的糧秣從哪裏來。

    又像是謝安,他從被教導了相當多的知識,清楚且明白軍隊並不是獨1立的個體,軍隊是整個國家的一部分,百姓沒有產出就意味著軍隊沒有後勤。

    劉彥為什麽在不喜歡世家的同時又需要去接受世家?就是因為文盲治理不了一個國家,知識和眼界決定了一個人的高度,缺乏知識的人不會去懂得怎麽治理國家,沒有足夠眼光的人難以帶領國家走向正確的道路。

    徐正當然不是文盲,卻是出身家戶,知識底蘊上麵真無法與世家子比肩。他還是太尉,屁股坐在什麽位置上,注定了要保證軍方的利益。

    盡管徐正從一開始都沒有明,可謝安真的明白了徐正想要表達的意思,就是作為軍方的一員要共同發聲,比如向阿三戰場的增兵方麵。

    【那樣做真的好嗎?】謝安有更多的顧慮:【武將可以與文官起衝突,卻不能夥同起來向王上施加壓力啊!】

    一直以來,劉彥對軍方已經足夠優渥,要是軍方還不知趣,以為隻要團結起來就能更改君王意誌,脾氣再好的君王也必然會采取措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