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11章:群謀(1/4)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2348更新時間:2019-01-29 00:22:56

    漢家向外傳播威嚴始於漢軍踏足西域,又以漢軍擊大宛作為分水嶺。

    在漢軍沒有踏足西域之前,路上絲綢之路其實是已經伴隨張騫向西得到開通。當時的商賈攜帶貨物從河西經西域各國,每到一處會遭受刁難與苛捐雜稅不提,安全實際上也是完全沒有什麽保障。

    由人來執筆的史書,記載的是漢武帝劉徹為了幾匹馬不惜大動幹戈,又或是記載漢武帝劉徹過於寵溺李廣利這個貳師將軍,才發動了對大宛的戰爭。

    要是翻越史書能夠發現一點,從一些脈搏上來得出一個事實,那個時候漢軍出擊西域並不是一兩個人的意誌,甚至都不是單一利益集團的陰謀,是幾乎全國性質的一種渴望。

    當時的社會情緒是怎麽樣?軍方集團需要一個戰場來建功立業,貴族以及望族因為控製的商賈在西域一再損失慘重需要教訓西域人,大1複1仇1主1義(當時最為風光的儒家公羊派)需要用痛擊西域來證明自己學的嚴肅性,全國百姓也覺得一直在殺害同族的西域人需要得到教訓,那簡直是沒得了,反正就是幹他娘的。

    大宛之戰是漢人邁步走向西域一個新的開始,也是當時大漢對匈奴之戰的一個戰略布局,追根到底還是惠及了所有的漢人,控製西域之後帶來的新物種就是到了現代還存在,再來是沒有西域人再敢隨意殺死漢人。

    那是因為隻要死了一個漢人,後麵就會有漢軍呼嘯而來,能交出凶手自然最好,要是交不出凶手,漢軍吼著“複仇”而幹死一整個部落或城鎮的事情真的不要太多。軍隊如此的給力,自此之後漢人在西域就是特級階層,西域人真的是將漢人當成祖宗在伺候。

    為什麽“漢”會從一個國號變成一個民族的名稱?是漢帝國武力之強盛,也是漢帝國努力在保證每一名漢人在異國他鄉都能被異族當祖宗伺候。正是因為有過漢帝國時期的驕傲,才有後來人懷念以及追求,民族之名由此誕生。

    一個不願意為國家子民對外發動戰爭的國家不會得到絲毫的懷念,甚至是對內殘忍暴虐,對外軟弱無能,將國內人民愚昧成愚民,視外出子民當做“棄民”,堅定認為是“蟊賊”,這樣的國家麵臨存亡時刻又有多少人願意去保衛?

    劉彥是深切知道一點,至少漢帝國遺留下的精神裏麵,有沒有控製西域是作為一個“考驗”。

    西域對中原王朝的重要性是有著無限的高度,才有曹魏麵臨內戰嚴峻的時候依然咬牙進軍西域,也使曹魏得到中原百姓更進一步的認可,後麵的司馬一家子執著要控製西域也是相關的考量。

    再往後的曆朝曆代,能夠控製西域就是強國,無法控製西域則為弱雞。事實也證明能不能控製西域對中原王朝的重要性,能夠控製西域至少會有一代的強盛,不能控製西域則是建國到亡國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弱雞。

    其實不止是“中央帝國”有這樣的覺悟,連帶全世界都是以能不能控製西域來評估中原王朝。那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西域離中原核心太遠,既然中原王朝能夠控製西域,自然代表著這個中原王朝腹地肯定安穩,國力強大才有能力將手伸得那麽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